泰勒的錄制過程很順利,就是多音軌的方式有些繁瑣。
他們并沒使用錄音棚里的樂師,而是直接拉來了劉清山的私人樂隊。
為便于對外報名號,取了end這樣一個名字,華語里“傳奇”的意思,因為這兩個字是劉清山最喜歡的一首歌的名字,而且它有華英文兩個版本,剛好用作對樂隊的宣傳。
只是現在時機還不對,需要找一個受眾面很廣泛的舞臺,才能力保樂隊在最短時間內聲名遠揚。
接下來金溪善、劉清山的錄制就簡單了,基本上一次過,由于提前打過招呼,錄音棚事先準備好了二胡、笛子、古琴,古箏等華國傳統樂器的樂手,最終的完成版本的整個曲調倒也充滿了民族風。
但在他看來仿佛日常一般很隨意的一次錄音過程,卻在很多人眼里時間很了不得的事情。
尤其是那些臨時被邀請來的國家民樂隊樂手們,能親自參與過一次流行音樂與傳統民樂相結合的錄制項目,跟他們從事了幾十年的專業相比就意義深遠得多。
而且演唱的還是劉清山這樣一位人物,作品又是青花瓷這樣的一首曠世經典的古風歌曲。
當然那個年代那還遠沒到古風歌曲大行其道的時候,即使是華國風歌曲的說法也僅僅是剛剛流行起來不久。
其實早在周杰輪之前,娛樂圈就已出現了具有華國風感覺的歌曲,而古風始終只在自己的圈子里發展。
古風歌曲大多有故事背景,和華國風相比極具故事性。
華國風歌詞的表達方式較為趨近于現代語言的表達方式,不太注重對仗等方面,寫作方式頗為自由。
而古風詞較于古代來說也已經沒有嚴格如律詩絕句的格式要求,但還是講究一些基本的對仗,若簡單斷句,可以很容易看出基本格式是一對一、二對二、三對三等。
還有念白和文案,這是古風歌曲在隨后日漸流行的最主要特點,這點華國風同樣沒有。
劉清山的這一版青花瓷,雖一樣缺少念白部分,但是故意為之,這是因為他認為自己的戲腔唱段還沒經歷過正規的學習,即使在模仿能力上有足夠信心,卻也知道尚達不到完美的效果。
既然有心在這方面有更多貢獻,就要力保做到最好,不然其效果只會大打折扣。
那些民樂家正是看到了民族音樂的振興希望,才會有發自內心的感激跟震動,錄制完成后,看向劉清山的眼神里都是小星星。
要知道這些民樂師可都是四、五十歲的中年人了,自然不可能有年輕人的追星心態,眼神里的光亮多為欣賞和欣慰,當然也有興奮之意溢于言表。
而劉清山對待他們也是尊重得很,不僅每個人都留下了聯系方式,還親自送出門去,讓自己的車把每個人護送回家門口。
返回到大廳,他讓樊盛陽另外拿出一摞錢塞給了邢偉,意識這個人給請來的民樂老師多幾張辛苦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