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他沉吟了好一會兒說道“既然話說到這個份上,我也直言相告了這就屬于純粹的商業范疇了,想來不僅我們樂團不會同意,我們的主管單位是國家,當然不能容許所演奏的作品不擁有一點版權,每一次的演出還要分出去這么一大塊”
“那我就沒辦法了,要我無償獻給國家沒有問題,但被用作商業演出就有商業上的需求了。我看這次的合作也就此作罷吧,大不了掏錢請國外的管弦樂隊來參與制作”
聽到劉清山如此果決的結論,包啟明還沒有很明顯的態度表示,他的手下人首先就沉不住氣了。
他們很清楚這首曲子的重要性,連帶價值就更不用說了。
擁有了它的使用權,交響樂團至少能換來源源不絕的出國演出機會。
其實包啟明還是抱著老一輩人的固有思維,任何事首先想到的是國家利益,無私奉獻一直是這一代人最深刻的做事理念。
但這里面有個前提,人家劉清山可不是體制中人,而victory的被交付使用也絕不會是義務演出。
既然同屬于商業行為,需要付出同等的商業支付也就毫無疑問了。
可是以包啟明的角度來看待此事,換取個人或集體功績是與商業利益沒多大關系的,雙方的最大分歧就是在這個節點上。
如果兩方面都死咬住這個糾結點不松口的話,就不再有合作的可能。
這也是當下超大型國有企業不能完全與市場融合的原因,國家交響樂團這樣的單位也是如此。
不能讓體制下的單位真正走上市場經濟,雙方間就不可能存在相互妥協。
因為劉清山并不屬于任何部門,不需要撈取半點的功績借以晉升,他甚至不怕被國內娛樂圈封殺,正因為明白對方的無所顧忌,包啟明才不敢輕易拿出體制內職位的威嚴來。
這次說話的是另一位中年人,叫做左林,財務處的一位主任“劉先生,你先不用著急,這件事我們馬上匯報上去,團里也會馬上開會研究研究,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給個回信”
劉清山笑著攤開手,表示自己并沒有著急上火,并且站起身給幾人的酒杯中滿上了酒。
不過他緊接著說了“那就先回去和有關部門商議一下,我的態度是,只要能保證貴團不會利用它做商業演出,我的victory就可以無償貢獻給國家若想對外演出呢,就要遵循商業規則,首先要考慮到我個人的商業需求。但你們交響樂團雖然不擁有任何版權,卻可以無償在國內使用它,也算是我作為華夏人的一種愛國態度吧”
他在主動做出讓步,把之前的任何商業演出,換做了國內的可無償演出,
相比左林的企圖繼續渾水摸魚,脾氣急躁的劉成義直接站起了身,“我去打個電話馬上回來”
劉清山笑著點頭的同時,也留意到他從包啟明身邊路過時,甚至連瞅都沒瞅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