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仁拉索唯一能確定的事就是,他開始確信經書里面就藏著一篇或幾段密宗的佛家咒語,因為這些歌他幾乎都唱了一遍,跟他之前掌握的內容大體相似,但有種說不出來的古怪感。
這種感覺僅是一兩首歌體現不出來,而是依照經書里的排列順序唱下來,這樣的感覺就會逐漸顯現。
只是他能說出來的也就這么多了,目前的當務之急,是把剩下的歌一一演唱一遍。
在學習的過程中,劉清山也在一直思考這個問題,這本經書不算厚,也就百十來頁的樣子,但往往一個頁面的正反兩面就存在著一到兩首歌,在經書翻動著僅剩下十幾頁的時候,次仁拉索已經唱出來不下30首歌了。
而隨著學會的歌越來越多,劉清山也逐漸有了跟次仁拉索類似的感覺。
兩個多小時之后,經書被翻到了最后一頁,這首藏語歌劉清山在哼唱的聲音剛起,就有了種熟悉的感覺。
他聽過
這首歌就是藏語歌曲里很出名的戰歌,這首歌早在松贊干布所在的唐朝時期就已產生,而后成為習俗流傳。
如今這首歌已經成為了一種音樂風格,所以劉清山聽起來十分的熟悉。
重點不在這里,而是當它的旋律一出來,劉清山的腦海里居然馬上出現了很多字符的排列。
雖然他仍舊看不懂這些,但下意識地用真氣里的靈性去企圖將那種排列順序記錄下來的時候,那些字符居然在他腦海里快速飛旋起來。
隨即讀音古怪的節奏感也隨之形成,恍惚間,一種“瑪瑪彌彌”的恍似佛家咒語的音節響徹開來,劉清山竟然有了種心與佛義的交流感覺。
下一刻他的意識里居然出現了畫面,那是一處仿佛地處原始森林里被掩飾極好的山洞,里面有一具骸骨盤坐在一株菩提古樹下。
骸骨好像是與萬物相融了那樣的超脫而去,總之帶給劉清山的不是悲涼還是慶幸感,有花落在骸骨的身上像是千百世都未曾移動過了,但卻未見干枯。
那具骸骨的頜下掛有佛珠,仔細看上去,每一粒上都有圖騰。
劉清山在強抑制住心頭的狂跳,因為隨著他的真氣探識力,正有一股綿和之力延順著反饋到他的意識里。
一開始他是抗拒的,但隨后心內生成了一縷意念,就好像有種聲音在無形的空寂里在告訴他冥冥中就好像它終究會屬于你,這應該就是上天的意志了吧,施主融神進去,就能得到它。
里面隱約烙印他的修行傳承,劉清山的第一反應就是把這種信息排斥出去,但轉眼他耳邊就唱誦起了猶如梵鐘悠悠的“鐺鐺”聲音越來越近。
他的潛意識居然接受了聲音的傳遞,漸如在耳邊振聾發聵之時,一圈透明的漣漪在佛珠里驀然間震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