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
中文中文域名一鍵直達
到了副歌部分,歌曲里的野勁就此顯露無遺,極具爆破感的“吹啊吹啊”前赴后繼,不容喘息,乍看是凌亂,最終卻呈現為極具個性的呼告與吶喊。
而劉清山的嗓音,在獨特的旋律之下,就顯得有那么點兒特點不是很明顯,但這首歌的深入內涵是在卑微中變身巨人的愿望,所以也可以說它是在人生里逆風而上的戰歌。
因而劉清山使用了這種平凡又堅持的勵志嗓音,其實是越聽越有韻味的重劍無鋒,大巧不工,講究個以簡化繁,以重克輕,以拙勝巧,以大勝小。
真正靈巧優美的東西應是不作修飾的,即使是他在演繹過程中無數次使用了轉音方式,但它卻恰恰說出了一切高度成功的藝術創作所具有的特征,本意不在審美,而是與整首歌曲內涵的高度統一。
只聽一遍,普通人只能聽得出歌曲本身的高級和不走尋常路,唯有專業歌者才能把劉清山嗓音里的大巧不工辨識分明。
或者說,這首歌的初期流行方式是對旋律的偏愛,等到聽到的次數多了,其中演繹者的高深之處才可以慢慢展現出來。
就因為好歌的標準是手寫我心,用準確的旋律和歌詞,描繪內在的真實感受;而杰出的歌則是,落筆的音符和意義,引發普世的共鳴。
還有整體方面,在標準的流行歌結構下,起承轉合做的到位。同時在旋律、節奏律動、詞、唱上都做出了特色,開頭即抓人,高潮又能量滿滿,很具感染力。
旋律上又有很鮮明的特色,是較多六度、八度音程的跳進,讓整首曲子顯得跌宕起伏,不平,更多情緒和意外。
尤其是副歌部分,節奏短促、密集,且多切分節奏,歌詞多,很有律動感,僅從官能上,就讓耳朵“爽”,與主歌較平穩的進行對比強烈。
劉清山在演唱時的音域較寬,有兩個八度,g3到g5。
主歌音域基本在g3到g4內,而副歌整提了一個八度,在g4到g5,同樣對比強烈,但只能說中規中矩,乍聽之下反倒是譜面上的旋律性更生動有韻味的多。
可是他的刻意收起的尾句氣息,以及副歌部分用力產生近于金屬質感的顫音,正是隱藏在旋律之下的最為機巧之處,唯有破開譜面旋律所帶來的震撼感之后,這樣的收音妙處才能一一展現出來。
這是典型的“歌先起勢,人再走俏”的音樂體現方式之一,自打有音律以來早已不乏先例。
當然這么前衛的曲風難免會招致來不同的聲音,譬如什么莫名其妙的怪腔怪調,聲嘶力竭的毫無渲染力,憋著啞巴嗓子在喊叫等等諸如此類。
可這首歌是由劉清山“創作”并演唱的就會讓這種聲音弱上很多,原因很簡單,他目前為止的所有作品都被視為傳世之作,甚至包括了像是卡路里、江南stye那樣的口水歌。
只因你可以質疑后兩首的毫無內涵性,但是它們火爆呀。
特別是前者極為適合女團的演出風格,它的量身打造之精準可沒半點毛病,尤其是其中的那段ra的設計,更不是一般優秀的創作功力可以拿下的。
他既然能把這種口語化、很平實的歌詞、曲調作品,都能影響到整個世界樂壇,別人想要質疑他的“創作”水準,起碼開口之前要首先掂量掂量自己的份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