擠是隱含的一種定位,所以形意拳譜有“摩脛摩脛意氣響連聲”之論,真正的高手演示出來會一路帶著拍擊或高速摩擦發出的脆性,煞是好看。
還有很多許多腿法,無論高腿還是低腿,達到了一定力道和速度后,抽出去的腿就能像鞭子一樣,發出末梢忽然間繃直后的脆爆聲。
但這么多年下來,由于練武者多追求舞臺上的表演效果,以及比賽中方便裁判斷定動作是否完全做到位,就給很多所謂的高難度動作里加上了一些變成了各種騰空擊響。
比如旋子擺蓮、連環踢法、二起腳、連環彈踢什么的,竟有這么一改造,整個表演過程高低起伏,躥縱跳躍,飛腳擊響的觀賞性也提升了很多,能夠體現運動員高超的柔韌性與協調感,呈現武術特色的肢體節奏猛地提升了一大截。
但原有武術里的技擊本身的實戰含義就降低了,也就形成了如今這樣的只注重花哨,而不再具備實戰性的尷尬局面,這也是花拳繡腿的由來。
真正的殺人招式并沒有這些后來調添加的花里胡哨,均為教科書級別的戰術動作和殺人技巧,簡而捷,穩準狠,具體招式只展現在一瞬間。
抱著對這方面的審視心理,劉清山給燒麥強提出了現場演示的要求,并且可以沒把已經圍上來的劉家班成員趕開,目的就是為了讓他們對真正的殺人招式有個更清晰的認知。
盡管這些人里有一成已經修出了內勁,甚至進入了后天境界,但老祖宗傳下來至少千年的武術套路里,很多招式都有古武的影子,若沒有一點的實戰性,早就被歷史所淘汰了。
燒麥強也不介意這么多人的圍觀,單是起手動作就讓很多人在心里直呼開眼了,因為通臂拳就是以“兩臂相通”的通臂勁而著稱。
因而燒麥強的起手動作,也跟絕大部分的拳術需要收心蓄力完全不同,它的要求就是臂由松肩發出,通過裹肘,以成通臂之勢。
或者說,燒麥強的起手反而是松弛兩肩,看似很隨意的抖動著兩只自然垂在兩側的手臂,這樣反其道而行之的起手式,并不是常見的通背拳起手動作,所以他們看著可不只是新鮮了,而是心底警惕心暗生。
所謂的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沒有,大概就是這種路數。
這種拳法的來源就是模仿長臂猿,也就是放長擊遠的動作,是以肩膀為軸,左右掄臂配合著腳步變化,招式變幻當中始終伴隨著“噼里啪啦”的拍擊脆響。
這些拍擊脆響,其實就是手掌在身體各部位的拍打,但燒麥強顯然把這套家傳的拳術運用到相當嫻熟了,現場的絕大部分人是看不出他拍打動作的,只能聽到一陣近似一陣的脆響連連。
可在劉清山、樊盛陽的眼里,這些幾乎快到極致的各種拍打,就會變成慢動作回放了,因為天底下沒有哪一路拳法的迅捷速度可跟花拳36相媲美。
燒麥強的自身境界更是連后天境也沒達到,在他二人的眼里,也就出現了等同如慢放的效果。
不過而認可不敢有絲毫的輕慢心,就因他們心里很明白,自己二人若是能把這套拳術掌握了,那種“噼里啪啦”的聲響,就能夠完全轉化為自身氣勁的摩擦爆響。
而且他們都看出來了,燒麥強使出來的通臂拳,跟傳統的通臂拳有很大的不同,盡管具體招式上神似,但每一招使盡,跟下一式連接前的那一剎那,會有一個肉眼看不出來的細微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