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柳曉光自己,都是滿心歡喜的,自己的特長自己知道,而且十幾年的舞臺風格也正像劉清山所描繪的那樣。
本善大叔也著實高興,首先有可能因為見這一面,讓他及時發現了身體的健康隱患,再就是帶來的兩人被認可。
他是真的去散人廬找過了劉清山,當然也有對張域燒酒仰慕已久的緣故。
他這個人的藝術特點,就好像天生的容易跟基層人民打成一片,受到王鴻濰的熱情接待也就不足為奇了。
而王鴻濰可是大半個道門神棍,自打年輕時就混跡街頭,依靠給人看相討生活,生得一副三寸不爛之舌是基本素質之一。
本善大叔可是娛樂界首屈一指的大神級人物,他想借此機會給劉清山搭個善緣,泄露出后者掌握著更深的識人術合情合理。
況且有真氣加持下的劉清山,確確實實要比大乘心經的者在識人斷勢方面比他有優勢。
或許這就是本善大叔今天找到這里來的原因,但此時的劉清山并不在意里面的緣由,不過卻知道自己很有機會,把這位幾乎在東北地區最具影響力的內娛大神拉到自己的身邊來。
這一點尤為緊要,內娛市場如果以2000年為分界線,大概分三個圈,粵省圈、京都圈、申城圈。
注意,這里說的不是演員的出生地,不是拍戲地址,而是簽約的經紀公司坐在位置。
粵省圈因為靠近香江,大部分演員都跟香江班底合作,演的也都是男二女二之類的角色,2000年以前算是內娛里面當時最紅的。
粵省班底最出名的就是少年系列,所有的我們看到的少年包青天,少年天子,少年方世玉,少年黃飛鴻全部都是這個圈子出來的。
到了2004年前后,也就是一年多以前開始,那么多紅極一時的演員都漸漸隨著這個圈子的快速衰落而退出大眾視線。
其中的有識之士開始北上,一年多來,果然這個圈子唯一留下來的最紅的只有鄧朝,而且此人的真正崛起也不是靠著粵省圈子,而是依托著中誼進入的京都大圈子。
而如今,娛樂圈已經徹底沒有粵省圈子了。
申城是國際大都市,當時很多偶像劇都在那里拍,也由此誕生了一大批青春偶像劇明星。
這批明星的數量很多,包括幾年后忽然出現的愛情公寓幫,歸納起來就是以申戲幫為主要班底的申城圈子第二代代表人物。
若再算上正當紅的幾名歌手,他們能夠不淪落為粵省圈的后塵,得以延續下來的市場影響力,還是跟京都圈有密切聯系有關。
因為如果當時不北上,很多所謂的紅星就始終走不出這個小圈子。現在基本也就是二、三流這種咖位,大也大不了多少。
京都圈就不用提了,那里匯聚著太多的大咖位紅星,以及幾乎內地所有的導演、編劇奇才。
這個圈子范疇大,人物多,就是因為最終要大紅都要向京都圈子靠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