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清山心里有底,因為昨晚跟付老的通話,已經事先說到了這方面的事情。
當時他并沒有回復,說是考慮考慮,并非是擔憂劇組的額外支出,而是不想因此欠下人情。
按照合同,部隊的人員是一整個營,但其他人只會在拍攝大場面的那一天出現,只有一個連的120人會跟組拍攝。
一個營足有500來人了,加上后期特效的添加,成片里呈現出上千人的場面并不難。
所以,他心里很清楚,對方主動提出額外的幫助其實是有理由的,盡管他現在還不了解真實情況,但也知道軍方不會不了解,這么大的一個拍攝項目勢必會有事先的精準人數計算的。
而且昨晚付老話里話外流露出來讓他謹慎考慮的提示了,因而此時劉清山的回答就是婉拒。
“貴方的軍務還是很繁忙的,我們這部片子的參演人數是提前設定好了的,連相關的配置也是按照計劃嚴格執行,順利拍攝完畢的可能性很大不過還是要感謝貴方對我們充分信任和支持,一旦哪一天真的擺弄不了了,再請兩位營長代為上報申請吧”
說罷,他還深深地鞠了一躬,算是很自然的維系了雙方的臉面。
那位陶老的臉上卻不無遺憾的笑著說了句“既然這樣,我們就視后續的拍攝情況再說吧對了,聽付老說,你接下來還有兩部跟軍旅相關的電視劇劇本”
不等劉清山回答,付老就中途接過了話茬“別想一口吃個胖子,干什么事也得一步步的來山子已經把其中一個劇本交給我看過了,我隨身帶著呢,等回到招待所你看過之后再說吧”
劉清山也算是聽出來了,這位陶老應該是目前在位的某位大佬,還極有可能就負責宣傳一塊。
而付老則是名義上的退居二線了,因而陶老對于劉清山的劇本更在意,因為他很可能了解他劇本的市場價值,故而有些沉不住氣了。
更明顯的是,兩位大佬之前針對劇本問題是沒有溝通過的,而并非相互間有什么意見不同。
而且劉清山是一點也不擔心亮劍劇本的,故事劇情的好就在于還原了人們的想象落差,沒有虛偽的宏大氣魄。
里面有很多現實貼近生活的事情,已不僅僅局限于是一部戰爭片了。
主人公在形象上也不首先是一位英雄,而是一介武夫。
他表面上粗魯,實際上不乏理智,他是明理的、富于正義感的。
他雖然沒有文化,可他身上有一種質樸的、農民式的智慧。
他用這種智慧在戰場上聲東擊西、以少勝多;在軍營中鼓舞士氣、統率千軍萬馬;有時還用這種智慧在上司面前裝傻充愣。
事實上這類人物,才是老人們經歷過的那個年代里的最常見到的,不然付老當初看到劇本時,為什么會急著連夜看完它。
果然,那位李老呵呵做了最后總結“老陶啊,那個劇本我也看過了,保證你今晚也會看到不想睡覺但我們的事情眼下都是小事,完全可以拖一拖的,可山子的整個劇組幾百號人都在寒風里等著開展紅工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