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警隊準備接陳國忠位子的馬軍單挑王寶,然后就沒有了,只是以經過一場場廝殺,導致幾個人的先后喪命為截止。
支線情節也只是些警察被一個個刺殺,諸如張之堯扮演的阿樂,廖其智扮演的華哥,夏少生扮演的琛哥,都是被劉青山所扮演的阿積一一刺殺的。
可是,通過相關信息劉青山也知道,這部電影在放映后的名聲顯赫同樣是現實。
而它的名氣當然不是來自于影片基調的平淡且蒼白,而是十足帶勁的動作部分,并因此得了金像獎最佳動作設計。
畢竟原作中有三位香江電影大哥,同時還有內地的武打明星吳經同在,就注定了這部片的武打戲會真刀真槍,拳拳到頭。
但這種酣暢淋漓的武打戲部分,卻無法填補情節的蒼白。
同時黑幫片里的江湖氣息,兄弟情義,雖然是影片重點宣揚的方向,卻始終差著一口氣,不夠深刻。
至于劇情上就更是槽點滿滿了。
警察私自串改證據,威脅證人,謀殺兇手,私藏贓款,等等,三觀
(本章未完,請翻頁)
盡毀。
雖然披著弘揚正義,義薄云天的外衣,依然無法讓人接受執法人員如此以暴制暴。
因此某種層面上來講,這個影片給人的觀感并不好。
僅僅是影片中偶然的亮點和轉折的結局,卻像一滴血滴在了一張白紙上,展示出格外妖艷的紅而讓人驚艷。
第一個亮點,借鑒西方黑幫片里的爵士情調,雖為借鑒卻畫風融合的特別好,劉青山對此頗感有借鑒的興趣。
第二個亮點,幾場戲感十足的死亡戲份。
尤其是阿樂的死亡戲份,堪稱影片中最驚艷的場景。
黑暗里閃著寒光的刀刃緩緩舉起,變化角度,一刀封喉,傷者本能的用雙手護著脖子,感受著臨死前的驚恐和絕望,而這一過程僅僅發生在一分鐘內。
再就是阿積在小巷里和甄自建扮演的馬軍過招,最后被自己的刀切腹時眼神里的不可置信和不甘,死亡時直挺挺的撲地上,過分真實的還原了死亡場景。
第三個亮點,配角戲太好!
廖其智所飾演的華哥在這部電影中的表演可圈可點。
餐廳里陳國忠訴說自己得了腦癌,華哥嘴里一邊說的沒什么事的話,一邊吃著意面的動作明顯慢慢開始慌亂,在陳國忠離開后他砸咖啡杯釋放情緒的爆發戲演繹的自然又深刻。
華哥在廣場公共電話亭打電話給家里,打算父親節問候一下與自己有心結未解的父親,在電話里母親口中知道父親已經去世時,他有些錯愕和壓抑的情緒表演非常到位。
第四個亮點,驚艷的結局瞬間拔高了影片的立意,從不合三觀的以暴制暴過渡到了因果報應。
原本放松警惕的馬軍被王寶突然撞出玻璃墻外,墜樓砸死了在樓下車里等候的王寶的妻兒。
但所有的一切閃光點,都無法遮掩去整個故事的蒼白性,甚至根本說不上劇情,就是殺、殺、殺。
好在它的殺戮描寫凌厲、強硬、充滿霸氣、暴戾、絕不拖泥帶水、棱角分明,劇中幾個關鍵人物的身手非常了得,也是此片最終得到票房和動作獎項的根本原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