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劉青山也深深知道,這門技術他不能繞開安迪,因為只有他最擅長擅長挖掘角色的內心,就像咕嚕姆這樣精神分裂的角色,沒有非凡的演技還真是駕馭不了。
而安迪·瑟金斯卻能從肢體語言到面部表情再到口音,都活生生地呈現出咕嚕應有的樣子,這便是安迪的偉大之處,劉青山只有選擇與他合作,才能在這個技術進步地飛快的行業中占得先機。
繞開他也不是不可以,但這需要劉青山另行尋找對此類角色心理揣摩得浹髓淪肌之人,顯然已經為時已晚。
這個人是最早使用表情捕捉技術的角色之一,并且由目前世界上最偉大的動作捕捉演員,在這個領域的唯一性是不可替代的。
什么是動作捕捉技術?
其實很好理解,就是演員在現場表演的時候,穿著動作捕捉服,臉上點上動作捕捉點,以便拍攝時由攝影機捕捉所有捕捉點在空間中的相對位置,比如臉上的點比較細密,所以用小攝影機單獨紀錄。
隨后在后期制作中,這些捕捉點的空間位置會被導入CG的空間坐標,并輸出一個與演員動作相同的骨架。
最后,CG部門會把制作完畢的CG模型套入這個骨架,再重新合成在拍攝畫面中,替換掉演員的影像,就完成了一個動作捕捉角色的制作。
打個更粗顯的比方:動作(表情)捕捉技術大概就像是鑄造東西;首先,你得造一個完美的樣本出來,然后利用樣本做出模具,最后再把金屬灌倒模具里,以鑄造出產品。
但沒有好的樣本,哪來的好產品呢?
魔戒三部曲,正是動作捕捉技術和表情捕捉技術的鼻祖級電影。
制作咕嚕姆的技術后來成為了一個體系,正是這個體系后來出現在一代代經典電影中,例如《金剛》、《加勒比海盜》、《猩球崛起》等等,而這個體系最重要的要點就是把演員的表演賦予虛擬角色。
因此,演員對于動作捕捉角色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假若沒有一個好演員,那么這個虛擬角色可能也不會成功,他就是那個好產品。
其實有心人就能從魔戒三部曲的咕嚕姆身上,了解到動作、表演捕捉技術的進步,也就是魔戒第一部里咕嚕姆的長相和后兩部里是有一些區別的。
可以依稀看出,在第一部里咕嚕姆的眼睛更圓,然后相對小一些,眉心的形狀也不同,眉骨更平。
原因是,導演在進入第二部的后期和補拍階段才發現,安迪在表演時候賦予咕嚕姆的表情能更好地詮釋這個角色,因此決定讓咕嚕姆的長相更像安迪。
注意,這是表情捕捉技術發展的一個重要節點。
安迪在進入魔戒劇組之前,其實是英倫非常有聲譽的舞臺劇演員,尤其在形體表演方面極有心得。
而在魔戒劇組中,他本來負責咕嚕姆角色的形體表演,而是因為導演的決定,使得動作捕捉演
(本章未完,請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