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未完,請翻頁)
大的速度,其樣貌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一度引發了粉絲們的爭議。
又例如《007》系列電影,由于拍攝的年代跨度太長,哪怕有些演員的表現十分優秀,得到大眾認可,也不得不一直更換男主角。
有時候,某一些影視作品會通過巧妙的故事設定來更換演員,例如《神秘博士》聰明地采用了主角會變換樣貌的設定,但顯然,這只是極個別的特例。
更多的影視從業者們,已經不滿足于羅伯特·德羅尼、威爾·史密斯,或是小羅伯特·唐尼年輕而富有魅力的臉龐單單停留在他們過去的電影里,而是希望周而復始,永不厭倦地讓觀眾觀賞他們,直到榨干最后一絲價值,直到他們失去最后一絲吸引力為止。
因此,逆齡技術的開發非常有必要,近幾年,許多商業電影不斷地進行類似的嘗試,就像咕嚕姆在《魔戒》里的CG與真人融合的形式。
原版《愛爾蘭人》所采用的紅外線追蹤技術,演員臉上都涂有特殊的紅外線涂料,特殊攝像機通過拍攝紅外圖像以捕捉演員面部的深度和運動場景的跟蹤信息。最終在符合表情運動軌跡的條件下,用數據庫里的模型替換掉真實表演中的面容。
而戲外的主創處境,似乎也和這部電影形成了某種互文:77歲的斯科塞斯,集結好萊塢四大傳奇老炮兒——76歲的羅伯特·德尼羅、79歲的阿爾·帕西諾、76歲的喬·佩西,以及80歲的哈威·凱特爾,陣容雖然無比豪華,但無法掩蓋屬于他們的時代正在漸漸逝去的事實。
于是,觀眾成功看到了年輕版的明星在高清拍攝下毫無破綻的面容,而這一技術也成為了討論度極高的話題,令好萊塢各大片場更加蠢蠢欲動,繼而會積極地讓逆齡的風潮繼續延續下去。
這種數字技術其實不僅僅可以讓廣受歡迎的演員繼續銀幕生涯,重塑他們的青春,還能夠將要已經離世的幽魂召喚回來。
試想,在某些系列劇里,續集通過這種技術讓業已逝世的主角再一次重生回來,會是怎樣的一種震撼又驚喜的轟動效應。
在這樣的未來中,會不會有完全虛擬構建出的人物參與電影拍攝?電影中虛擬和現實的邊界會不會進一步模糊?明星對于自己的形象有多大的控制權呢?
以上種種問題在新技術開發出來之前,是得不到答案的,但電影公司并不會在乎答案,他們站在了技術的這一邊。
隨著產業發展越發成熟,市場競爭更加激烈。
目前,大片場、大制片公司彼此斗爭,互聯網流媒體入局電影市場,虎視眈眈地尋找可乘之機。
為了減少投資風險,各大制片公司和平臺都希望迅速有效地以自己的方式建立品牌,明星制成為了一條捷徑:誰能夠以最快的速度通過明星、名導和大ip搶奪觀眾的注意力,誰就能成為贏家。
他們期盼著能夠迎來一個更完美的世界,充斥著永遠不懼衰老的賣座巨星們,一遍一遍地用他們的演繹帶來票房輝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