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真的是《滕王閣詩》的詩序!
讓燕雀變鴻鵠?
讓烏鴉變鳳凰?
這簡直是讓螻蟻化蒼天啊!
伊藤由佳紀這群島國的學者早就呆了,在陳銘讀完第一段的時候,他們就已經面色蒼白,難以接受了!
(本章未完,請翻頁)
怎么可能會這樣?
這世間怎么可能會有如他這般的人物?
伊藤由佳紀雙眼迷離,滿臉的迷惘不知所措,呆滯的看著臺上的陳銘。
這次,她是真的被陳銘打擊到了!
伊藤現在看陳銘的感覺,不像是在看一個人,而像是在仰望一座難以企及的高山!
迷茫!
望不到盡頭!
駢文!
這個世界的古代文學中不是沒有駢文,相反,和前世幾乎一樣,駢文這種文體,在古代文學中也占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影響深遠。
但是,唯一可惜的就是這個世界的古代沒有一篇能光照古今的神作出現!
駢文雖然在文學發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因為它本身的局限性,導致其文章大多華而不實,沒有什么深刻的內在意義,只能憑借其格律取勝。
而這也是古今學者對駢文這種影響深遠的文體歷來所詬病的地方——華而不實,徒有其表,沒什么深刻意義!
而陳銘今天所作這篇《滕王閣序》,則是直接顛覆了這種傳統的看法!
《滕王閣序》,不僅是在音律格調上近乎完美,而且言之有意、文之有旨,行文格律的優美,加上文章內容的深度,讓杜承陽等諸多教授學者極為震撼!
千古第一駢文!
非此莫屬!
他們怎么能不激動?
尤其是那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更是堪稱千古一絕!
正如秦院長所言,古今中外,可有出其右者?
雖然聽起來有些夸張了,但是事實上,就是這樣!
無出其右者!
“難怪陳教授對聯難逢敵手,能寫出如此絕世的駢文,對對聯又是什么難事?”杜承陽想起了陳銘在楹聯大賽時候的表現,忍不住感慨道。
對聯這種獨特的文化,就是有駢文和律詩演變而來的,陳銘能寫出《滕王閣序》這樣的文章,對對聯那還不是手到擒來的事?
秦院長眼神有些迷離,喃喃自語道:“陳教授這不僅是在給那些島國人上課,也是在給我們華夏文學界上課啊!”
“恐怕從今以后,文學界對駢文的憑借就要因為陳教授一人,而重新定義了。”旁邊,南大教授也輕聲說道:“陳教授,真乃當世天人也!”
這篇《滕王閣序》,真的是帶給了他們太大的沖擊!
那種沖擊,簡直是來自靈魂最深處的震撼!這是一種顛覆,是對傳統駢文看法的一種顛覆!
憑借一人一言之力,硬生生顛覆了整個文學界!
杜承陽他們這些華夏的教授還算比較鎮定了,畢竟這種事也不是頭一次經歷了,他們潛意識的已經有一種自我麻木的習慣了。
可那些島國的學者們,卻是第一次經歷這種超乎認知的震撼,萬萬全完的傻了眼!
所有人,哪怕是伊藤由佳紀,此時都只能呆呆愣神的看著臺上的陳銘,一幅木訥失魂的樣子。
這世間怎么可能有這樣的文章?
這世上怎會出現如他這般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