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蠶撒了一會嬌,見不是辦法,眼睛轉了幾轉,朝仙鶴與張青峰嘶叫幾聲,指指銀龍長生果,伸出三根指頭,然后指指仙鶴,比了個大圓,又指指張青峰和自己比了個小圓。
張青峰明白了金蠶意思,取出銀龍長生果分成了三份。仙鶴搶先一口叼過一小份果子吃了下去。金蠶愣了愣,也選擇了一小份果子吃下。
原本是給仙鶴吃的大份果子,現在卻留給了張青峰。張青峰自知無法再推辭,便將留下的半份銀龍長生果取在手中。仙鶴吃下銀龍長生果后,閉目養神了一盞茶時間,向張青峰點點頭,長鳴一聲,飛向白茫茫的月
(本章未完,請翻頁)
色中。
張青峰沿著月色下的山路向上清宮走去,望著碧空茫茫處,回想起剛才的一幕,幾疑身在夢中。
金蠶跳到他的肩頭,靜靜地趴著,一聲不響。回到居住小院,夜色已深,張青峰頗感疲倦,自去休憩。
金蠶來到一個嶄新的環境,感覺新鮮,跳下張青峰的肩頭,在院子中興奮地四處晃悠。
張青峰盤腿坐于床上,只覺肚中有些饑餓,便將半份銀龍長生果慢慢吃下。
果實松軟甜嫩,入口即化,沿著咽喉和食道進入了他腹內,然后慢慢化作數股氣流。張青峰運動導氣之法,將氣流引向丹田,讓它們在丹田之處積聚。
張青峰驅動數股氣流在丹田穴處匯聚流動,猛然,丹田穴處仿佛有一點火苗點燃了油燈,呼的一聲燃燒起來,傳來極度灼燒和腫脹的感覺,接著合為一股大力量沖撞起來。
原來這銀龍長生果吸取了青城山天地精華,蘊含了至大至充沛的能量,非尋常人可以消化。幸得張青峰謙讓有禮,不貪求這天地靈果,只吃得半顆,否則以他小小修為,必定立刻丹田爆炸而亡。
張青峰心知不好,翻身將雙腿盤坐,右手成三清太極手,左手橫放于丹田上,依據張乾云所傳調氣之法讓丹田氣流穩定幾分,隨后重重吐出一口體內濁氣,以腹式呼吸法將呼吸調得順暢悠長。
待丹田之氣完全平穩后,他才緩緩引導丹田處精氣在穴尾閭、夾脊、玉枕三大要穴間行周天運轉。氣流運轉了六六三十六周后,他丹田再無灼燒感,一股暖洋洋的感覺自腹內散布全身。
張青峰靜坐了一個時辰,運氣在體內探尋,覺丹田之處結出一顆核桃般大小的銀色內丹來,不由心中大喜。他吃下銀龍長生果,不知不覺間已接連突破青城內丹術調藥、采藥、煉藥、止火、采丹而達第三階煉炁化神養胎初境,混元神功也修煉到了混氣第四境界。
張青峰長吐一口氣,讓全身松空柔軟,讓真元自然流淌。靜寂之中,他忽然捕捉到了天地之間數種微妙聲息,有庭院中松針掉落在地的聲音,有金蠶偶爾吱吱的叫聲,有蟲子蠕動著爬行的聲音……那是他從未體驗的凈空境界。
北宋后期,徽宗為一己私欲盤剝百姓,重用奸臣,導致宋江、方臘等紛紛揭竿起義,而北方的西夏、金、遼等強敵又對宋朝頻頻攻擊。
徽宗面對內憂外患束手無策,只得將空虛的內心寄托在道教之上,對道教的信仰和對道士的寵愛達到了異乎尋常的地步。他不但大肆修建道觀,為道士授予道階,還將《道德經》改為《太上混元上德皇帝道德真經》。
青城山作為道教十大洞天之第五洞天,在道教中素來享有盛名,故受到朝廷眾多封賞。
一時之間,青城山香火越發旺盛,眾多達官貴人與名流商賈絡繹不絕前來燒香朝拜,打破了山中幽靜。
歲月流金,琴劍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