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寺始建于唐,樓殿壯麗,甲于青城,自唐宋以來,一直為佛門弟子向往的圣地,并為佛教的講習之所。寺旁有一座舍利塔、三通古碑和數十株粗壯的古銀杏、楨楠和紅豆樹,寺前有古驛道,是川西地區通往藏地的茶馬古道。
幾人出了泰安寺,只見寺旁一帶五溪合流,五峰環聚,風光幽潔,便在溪邊茶鋪叫了一壺茶,聽茶鋪老板講述蜀王杜宇將米酒傾于味江中與將士共飲的傳說。
幾人看看時辰到了中午,吃罷午飯便向山上行去。
青城后山宮觀和香火雖較前山少了許多,但景致清幽潔凈更勝一籌。
沿山道而行,只見山花爛漫,飛瀑流泉不絕;峭壁懸巖,天光云影一線。
幾人一路游玩,時見棧道逶迤曲折不見頭尾,時見群山環抱,綠草如茵,真是處處有美景。趙圓珠愛戀山中景致,也不坐轎,只是慢慢步行沿路觀賞。
幾人下山行至五龍溝時,但見溝中山花爛漫便徘徊流連其間,不覺忘路之遠近,時辰之早晚。
張如晦抬頭看天,見天色黯淡下來,便對趙圓珠道:“小姐,山中夜間清涼,亦怕有野獸出沒,我們還是加快步伐趕回山下味江寨為佳。”
趙圓珠看看天色道:“從京都不遠千里來此,必定要飽覽景致而歸,不然就如潔白珠玉有瑕疵一般,難免遺憾。我想在附近找一家山野人家留宿,聽聽山泉看看山月,于松風中撫琴一曲。”
張如晦轉身向張青峰暗暗擺手。
趙圓珠又
(本章未完,請翻頁)
道:“有師兄與張公子在旁邊,就是有猛獸,想來也無妨。”轉頭向張青峰嫣然一笑。
張青峰見她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不覺心間一軟,說道:“下面不遠處是龍隱峽棧道,其盡頭不遠處有一家小小的客棧。客棧老板時常到前山宮觀聽師兄講道,故與我相熟,我們可以在那里留宿。”
趙圓珠朝張如晦調皮地笑了笑,張如晦只得苦笑默許。
暮色中,一行人向龍隱峽棧道趕去,遠遠地望見一條木樁穿巖鋪板的棧道出現在對峙的兩山中間,宛如隱身于峽中的長龍。
龍隱峽棧道上石梯、石棧、懸橋,上下勾連,倚山曲折,端的是一處山中勝景。
趙圓珠一路邁著輕盈的腳步,時而采摘山道邊的野草鮮花,時而停下來呼吸山澗中清新的空氣,時而埋頭在水邊潑灑清澈冰涼的澗水,似山間一只活潑潑的山鳥。
她的活潑歡快感染了身邊所有人,連嚴肅沉悶的張如晦也不時露出了笑意。
幾人走完龍隱峽棧道向前又行出一里多路,見地勢平坦起來,一道山泉的旁邊出現了一座小客棧。
客棧依據山形水勢修建,古色古香,門頭牌匾上雕刻著“龍隱峽客棧”幾個大字。暮色里,大門兩邊的木架上點燃了兩盞迎客燈籠,也點亮了眾人略感陰沉的心。
一位店伙計笑臉道:“幾位客官請隨我入店。”
當晚住宿的客人不多,這時候還可以接到幾個客人,店家自然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