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未完,請翻頁)
書。”又想起張乾云之言,心中猜測道:“莫非這便是《天道訣》第二卷。”他無意之間得窺道教秘典,當下在火光中細看起來。
看完文字,他又去看大字旁邊的幾十幅攻防圖,看到半途,忽覺心中氣血翻滾,頭腦暈昏,手上一顫抖,火折掉落在地,腳下不覺退后幾步,盤腿坐下閉目調息養神。
陳湘君見他神情苦怪,忽地后退幾步盤腿坐下,忙走進關切問道:“怎么了?”張青峰搖搖頭道:“這石壁上的圖有古怪。”陳湘君聽得是圖有問題,好奇心大起,向石壁望去,只見幾十幅圖都是圖繪的小人在施展劍招,方要細看,卻聽張青峰叫道:“湘君,不可多看。”
張青峰久習混元神功,內力雄渾,故調息不久便恢復神智,解釋道:“這種字喚作云篆字,是中國道教所獨有的一種文字,為道教所專用。它不但辨識困難,且充滿了神秘莫測的色彩,人們對其知之甚少,故又謂‘天書’。你看它們形似篆書,神似狂草.其中或雜以云氣,或間以星圖,既奇異詭譎,又飄逸自如,盡顯仙風玄韻,當真是非同凡響。我想此段文字便為江湖盛傳的《天道訣》第二卷。相傳《天道訣》上所記載的都是天地奧秘,若普通之人強行記憶習練,必定神智癲狂而死。想要探尋其間奧秘,必為有道緣之人。”
陳湘君驚懼道:“如此神秘之物,那我就隨便看看文字就好。”張青峰待神清氣定,又緩緩從頭至尾細看起來,這一次方才漸漸看明白,石壁上云篆天書所寫所描繪的是一套劍法口訣,旁邊所配圖文都是其用法注釋。
張青峰看到大字之末尾,又見旁邊藤蔓之下還刻著幾行密密麻麻的小字,撕扯去藤蔓,露出上面刻寫著一段文字:
數百年前,祖天師張道陵聞蜀中民風純厚,故入蜀居鶴鳴山修道。祖天師居蜀中數載,先是修神丹符咒之術,而后青城斬魔,岷江伏龍,深得民心。祖天師得道飛升之日,恐妖魔再食人心,水龍再弄驚濤,便為蜀民留下此套斬邪伏龍劍法。習練此斬邪伏龍劍法,若能運轉《天道訣》中所傳混元真氣,其威可降妖伏龍。
張青峰想道:“這混元真氣我倒是修煉了數年,我便先以混元真氣舞劍看看再說。”當下不再多想,運轉混元真氣,提劍依石壁上小人動行之態而舞。一試之下,只覺氣息流轉充沛,寶劍舞動處竟隱含驚雷龍吟之聲。
前幾日,張青峰親眼見太白山人不論輕功還是指爪功夫皆是令人望塵不及,便一直在苦苦思索如何才能得報大仇,今因緣巧合之下見得斬邪伏龍劍法,便一心只想提升自己修為。
當下他對陳湘君道:“我想在此苦修幾日,將此劍法爛熟于心后再想法出去。”陳湘君眼見眼前唯一的出路就是頭頂洞穴,但其高遠陡峭,無從攀援,便點頭應允。
接下來的幾日,張青峰帶著狂熱之心,不眠不休地研習著石壁上的斬邪伏龍劍法,遇有疑問便與陳湘君反復探討劍招。陳湘君眼界視野雖遠不及張青峰,但卻不辭勞苦地給他喂招對練,讓他進步神速,收獲頗多。
張青峰每日全力習練斬邪伏龍劍法,只偶爾打坐調息一二個時辰。陳湘君除去每日勤習本派功夫外,便為他捉魚烤魚,
(本章未完,請翻頁)
閑暇時便四處查看,希冀找得出去的其它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