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沛勛道:“李將軍言之有理。想諸葛武侯在世之時,治國廉潔奉公,治軍軍紀嚴明。盡管那時蜀漢弱小,還連年出兵,稅負和勞役都很重,但是人心都向著蜀漢;諸葛武侯死后,后主不思進取,橫征暴斂,安于享樂,致使蜀漢人民生活貧苦不堪,人心渙散,最終蜀漢滅亡。劍門關再險又有什么用?須知雄關不足恃,天險不足憑,人心才是捍衛江山的長城。”
三人談古論今,議古今之得失,不覺走到劍門關樓之前。
眼前是一座外貌斑駁陸離,石砌拱券門洞,南北貫通的雄偉關樓。關樓石砌樓座正中,立著兩扇朱紅多層鐵皮門,門扉之上,銅釘突起密布,鑲嵌有獸首門環兩枚。
厚實樓座之上,置劍樓三層,重檐歇山造,翼角凌空,氣宇軒昂,檐下匾題“天下第一雄關”四個金色大字,威嚴十足!
李將軍指點眼前雄關道:“自諸葛武侯建關設尉以來,劍門關就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就是有志于稱王蜀中者必須攻下的天險。此處西邊山崖是金城山,東向山崖是姜維城,兩崖相向,構成劍門關的關口。關樓東高處,修筑有烽火臺,四陳有堞垛射孔,平時可登臺瞭望,觀山賞景;戰時可燃狼煙烽火,發放敵情聯絡信號。”
張青峰見山道狹隘陡峭,感嘆道:“易守難攻,不愧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天下第一雄關。”三人從南向北穿過關樓,站在關樓之上,向北遠眺劍門關七十二峰壯美景象。李將軍道:“張少俠,你看面前就是七十二劍峰,八百里秦川!”
張青峰心中涌現出一片盛世圖景,嘆道:“八百里秦川,壯哉!極目之處,那是當年每一個大唐人心中的夢想所在—錦繡長安,不知今日我們的大宋東京城可比得當年的長安?”
李將軍笑道:“看來張少俠還未見識過我朝大宋都城。我大宋都城東京城是四海第一大城,人口一百五十萬,富麗甲天下。據說當年的唐朝開元盛世,長安城的人口也不過百來萬。大宋皇宮內金碧輝煌,樓臺亭閣,飛龍畫鳳,金釘朱門,禁衛森嚴。東京城城墻內外分為皇城、內城、外城三城,單是外城的城墻加起來就超過五十里。城中百街千巷排列著無數店鋪酒家、妓館茶樓、香鋪勾攔、藥房馬行、酒肆瓦市,我敢說東京城的繁榮昌盛必定勝過長安一籌。”
張青峰聽李將軍說得繪聲繪色,心甚向往,笑道:“什么時候我一定要去東京看看京都的盛世繁華。”劉沛勛在觀樓城墻狠狠一拍,道:“話雖如此,但大唐武力強盛,一統海內,而我大宋朝卻有幽云十六州之恨,連西夏小國也敢對我朝不敬,思之甚恨。”
李張兩人聞言,頓時面色一沉,皆面露憂愁之色。
接下來的幾天,張青峰靜心養傷,有閑便向將軍請教治軍列陣之術或切磋武藝。如此過得八九日,一天,三人正在帳中談論兵法,一名軍士疾步前來稟報道:“稟報將軍,我等在七曲山大廟附近發現惡狗蹤跡。”
李將軍喜道:“吩咐下去,跟緊些不要跟丟,這次一定要將山匪斬草除根。前次夜戰,他們死傷不少,目前他們還有多少人?”軍士道:“山匪還剩有十余人。現在這些山匪異常警覺狡猾,一般都不住宿在店中或農戶家中,而是躲在很難讓人發覺的山洞或密林之中。”李將軍道。“好狡猾,怪不得我等幾次都尋他們不得。”
軍士道:“七曲山中古樹高聳,枝葉濃密,藏身其中,不但難以被發現,而且還能居高臨下將四周情形盡收眼底。這次他們選了遠離大路幾里地的一處密林避難,晚上住在空地帳篷里,白天則躲在樹上。”李將軍沉思道:“那如何捕捉為好?”說完眼望劉沛勛與張青峰二人。
劉沛勛道:“我看可以抽選擅長輕功,來去無聲之將士,于深夜之時,近身突襲。外圍我們則安排長槍勁弓,擊殺漏網之魚即可。”張青峰道:“此計可行,我與劉大哥可做近身突襲之領頭人。”李將軍有些擔心道:“不知張少俠腰上傷勢如何?可否還能行動自如?”
張青峰慨然道:“無妨,傷已好了七八分。我與惡狗、孤鷹交過手,知曉他們的功夫路數,想來以夜襲的方式拿下他們沒有多少難事。”
李將軍笑道:“如此就有勞兩位了。來人,命郭衛速速抽調精銳人馬午后出發。”不多時,李將軍麾下一名部將郭衛引著六十人精銳小隊前來領命。李將軍對其嚴加叮囑,令他聽從劉、張二人號令行事。吃罷午飯,一行人穿上便服,騎上快馬出發。
出得劍門關一二十里,兩邊的古樹漸漸稠密起來,放眼望去,但見成排的古柏林蒼翠欲滴,沿著群山峻嶺間的長路綿延向遠方,組成一條翡翠般的畫廊,更遠處可見劍門群山高聳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