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青峰喜道:“多謝太師父!”丹陽道長勒轉馬頭,向遠處一座蔥蘢青翠的大山奔去。兩人一陣疾奔到了山腳。丹陽道長跳下馬來,指著遠處一座青瓦小鎮道:“前方古鎮喚作三郎鎮,我年輕時候來此處游玩過幾次,好多年沒來了。眼前這座山喚作翠圍山,此處佳山秀水,可是大有故事之處。”
張青峰興趣盎然道:“太師父可否講來聽聽?”丹陽道長道:“不急,我們先看看這里的好山水。”兩人牽馬沿著松針鋪地的山道緩行上山,放眼望去,可見數座彩繪寺廟半隱于林葉之間,
(本章未完,請翻頁)
露出飛檐翹角。
從山腳到山腰,一路疊嶂掛綠、流泉叮咚、鳥語婉轉,云煙深處隱約傳來樵夫歡唱山歌之音。行到山腰,見一座六角木亭矗立山溪之邊,檐上掛著六個銅色風鈴。
風吹過,風鈴清脆之音便散滿山間。
丹陽道長上前道:“我們便在此面山觀賞,再吹拂山風,聆聽山泉,享受自然野趣。”張青峰道:“如此甚好!”兩人正坐著看山景,忽聽得腳步聲響,轉見山道上走上來八條大漢。八人身姿彪悍,皆穿一身灰白勁裝,腰上扎一條黑色腰帶,腳上扎著綁腿,背上綁著一塊長形黑布。
八人來到木亭邊,為首之人走入亭內,其余七人留在的石階之下,將亭子團團圍住。
為首之人滿臉橫肉,頭發自然卷曲披散,渾身殺氣,像是山中一頭狂野猛獸。他瞪著一雙銅鈴般的大眼向丹陽道長兩人瞪了幾眼,便望著從山頂流淌下來的山溪呆看,似乎是在等什么人。
不出一刻鐘,山道上又走上來四人。四人都穿著對襟無領的上衣和長褲,纏著頭巾,當先之人頭帕上插著引人注目的幾片鮮艷的雉翎。
四人皆一手拿著一面太陽輪,一手拿著一面彎月輪,輪子邊緣都是鋒利的輪齒,閃著寒光。亭內野獸般的大漢起身走到亭外,對頭插鮮艷雉翎之人道:“幫主來了。”那人點點頭,站在亭外半閉眼目養神。
張青峰見四人裝扮特異,兵器罕見,不由多看了四人幾眼,低聲問道:“太師父,后來四人看起來有些奇異,是何來路?”丹陽道長微笑不語。張青峰又問道:“那師祖還是說說與這翠圍山有關的好故事吧!”
丹陽道長點點頭,道:“當年安史之亂時,玄宗逃亂途中發生兵變,無奈只得賜死楊貴妃。楊貴妃死前遺囑道:‘幼時常隨父輩游宴于蜀州西北三郎鎮一帶,入宮后常念故鄉蜀州佳山秀水,求歸葬于翠圍山中。’于是玄宗入蜀后便將貴妃遺體葬于翠圍山旁之小鎮,以楊貴妃常呼己‘三郎’之名,更鎮名為‘三郎鎮’以伴妃。”
張青峰吃驚道:“這里竟然葬著四大美人之一的楊貴妃!”丹陽道長站起來,指著四周幾座青山道:“翠圍山本為九龍山脈分支,山后之山為鳳鳴山,北面之山為鳳棲山,山中有寺廟鳳林寺,而古人對皇妃常以‘鳳’相稱,這可是塊可以葬貴人的風水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