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山間小路向上,一路林木繁茂,寂靜無聲。
他來到當年掩埋張乾云的石墳前,只見山花野草布滿墳頭,墳前也長出了兩株青翠的松柏。張青峰擺好香燭紙錢,撲通跪下,恭恭敬敬磕了三個響頭,說道:“師父,徒兒來看你了。”
張青峰恭敬立在墳前,等香燭紙錢燒盡,這才來到當年張乾云死前掩埋錦盒的石壁之下,搬開兩塊石塊時,一只外裱金黃綾錦的錦盒映入眼簾。
張青峰打開錦盒,將一張寫著幾行小字的發黃白娟布張開細看,一讀之下,不由心潮起伏,來到張乾云墳前,又好好磕了幾個響頭,說道:“徒兒感激師父良苦用心,自當奮力向前,實現師父宏愿。”
拜祭完張乾云,張青峰便下山而去,但他沒有回舊居,而是一路直奔鶴鳴山而去。
嘉定府至鶴鳴山山三百余里,等張青峰趕到臨邛郡轄地之時,天色已是暮色時分。
暮色中,張青峰正匆匆趕路,忽聽得空山里傳來幾聲悠長響亮的鶴鳴之音,抬頭望去,見一座郁郁蔥蔥的青翠大山亙立于眼前,山勢起伏軒翔,狀如仙鶴,兩只仙鶴正翩翩飛舞盤旋于山腰。
張青峰想道:“此山山形似鶴,又有仙鶴飛翔,靈氣充溢,想來是道教發源之地鶴鳴山到了。”
又走出一二里地,見一座三層高的巍峨山門聳立在眼前,白墻紅檐,上書“鶴鳴山”三個大字,下書“迎仙閣”三個大字。
此處地處偏遠僻靜之地,此際道觀四周空寂無人,張青峰踏入道觀,見兩邊守門小屋之中竟空無一人,不免覺得驚奇,想道:“鶴鳴山也算得蜀中武林名派,怎么會沒有一個人守護山門?”正猜想中,聽得身后有人問道:“善人來自何處,來此有何貴干?”
大門旁厚厚的樓墻后轉出一位鶴發童顏的老道人,面容冷峻,一雙白眉似劍,斜斜向上飛揚,一雙細眼殺氣森森,陰氣沉沉。
老道行走無聲,暮色里,目光看著張峰如炬火般閃閃發亮。張青峰心中暗想:“道觀守門的老道行走輕如貍貓,必定是個高手,鶴鳴山看似守衛平靜閑散,恐怕還是警衛森嚴。”
張青峰說道:“晚輩青城派張青峰,特來拜謁仙山掌教。”老道冷冷道:“掌教事務繁忙,何況此時夜色漸晚,你還是明天再來吧!”
張青峰風塵撲撲而來,見老道對自己面色冷淡,也不說先叫自己吃飯留宿,就叫自己先下山,心中不免有些惱火,冷哼一聲道:“道長,此處地處偏僻,天色已晚,附近找不到住宿之處,晚輩想在山上留宿一晚,等明早再拜見掌教,還請道長行個方便!”
老道搖頭道:“今晚山上不留宿來客,小哥還是明天再來,請!”右手掌一攤,做了個的姿勢。
張青峰匆忙趕路而來,路上連水都沒有喝上一口,腹中又饑又渴,見自己客氣請求,老道依舊傲慢,不由怒道:“道長是出家人,應當
(本章未完,請翻頁)
心懷慈善,至少也應當給來客倒杯水喝,請來客歇歇腳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