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天縱之才,當然不至于不費一兵一卒拿下一座郡城就大意,他已經考慮到徐晃有可能主動出擊,在八寶山這通往上庸郡城的必經之路進行埋伏。
“我觀八寶山如此安靜,不見鳥獸鳴叫,必有埋伏!”諸葛亮一看八寶山的形勢,立刻就斷定道。
遂令大軍暫不過八寶山路,也不派士兵前往查看徒生傷亡,只自己站在以顯眼處,輕搖羽扇臉上淡笑,向徐晃表示他已經看破埋伏。
“好個諸葛亮,他這般乃是已看破吾只埋伏!”埋伏不成了,無奈之下,徐晃只得放棄埋伏,退回上庸郡城。
當徐晃撤走,諸葛亮才派荊州軍士兵上去查看了一下,確認安全,最后才令大軍穿過八寶山,兵臨上庸郡城下。
一到上庸郡城下,沒有一絲猶豫,諸葛亮直接下令第一波試探性攻城。
“殺!”大約兩千名荊州軍士兵參與攻城。
“放箭!”荊州軍士兵一接近上庸郡城,城樓上守軍立刻射下來大量箭矢。
當荊州軍士兵冒死沖到城墻下開始攀登城墻的時候,更是有無數滾木,石塊砸落下來。
試探攻城結束,荊州軍丟下三百余具尸體撤退。
諸葛亮心道:看來城樓守軍如此不在乎消耗,看來上庸郡城提前儲存了無數守城物資,不僅糧草,恐怕箭矢、滾木、石塊等也完全夠數月以上消耗,麻煩了!
這意味著,通過圍困等待城內糧草耗盡,守軍士氣全無再一舉破城是不可能的,唯一破城的方法就是強攻,而強攻一座提前無數守城物資的城池,傷亡必然不會小。
諸葛亮不管心里怎么想,面上都是淡定的,他下令道:“傳令全軍安營扎寨,埋鍋造飯,明日再行攻城!”
上庸城樓上。
徐晃看荊州軍的反應,也知諸葛亮今日已經不打算繼續攻城,便也不繼續在城樓上干等,而是四處巡視,查看城防是否有什么破綻。
徐晃這般把城防經營得好無破綻,固若金湯,毫無疑問,讓荊州軍接下來一段時間的攻城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也無法攻破上庸郡城池。
諸葛亮天縱奇才不假,然而城池攻防,若守軍堅決不被引誘出城,其他計策其實并沒有太大作用。
昔年,周瑜心眼和套路也多,才能也就比諸葛亮差一些,攻打襄陽城同樣也攻了數月,用盡了計謀,最后詐死才終于引誘曹仁出城有了破城之機,只可惜最后周瑜也沒能破城,而是讓諸葛亮和劉備黃雀在后搶占了襄陽城,可想而知強攻城池有多么不易。
強攻一個多月,荊州軍死傷達到三萬之眾,上庸郡城卻依然固若金湯。
諸葛亮心知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必須想到一個破城之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