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遼東軍雖說定下了固守等漢軍撐不住撤退再追殺大敗漢軍的策略,不過在此之前,還是有著試探一下漢軍具體戰斗力的想法。
得知張郃率領兩萬漢軍為前鋒,公孫恭便令卑衍同樣領兩萬遼東軍截殺張郃的兩萬漢軍前鋒。
漢軍精銳,身經百戰,兵甲精良,戰斗力自然是強大的。但遼東軍常年與鮮卑、高句麗、扶余等胡人交戰,雄霸遼東數十年,戰斗力也不差。
兩軍在距離昌黎郡城六十里處遭遇。
“殺!”遼東軍騎兵直接突襲漢軍中段,欲將漢軍截為兩段,讓漢軍大亂,進而大敗漢軍。
然而,漢軍身經百戰,怎么可能中段遭遇突襲就全軍大亂。
“隨吾迎擊!”有漢軍騎兵將領立刻率麾下迎戰突襲而來的遼東軍騎兵。
雙方騎兵首先廝殺,緊接著東側與后側又有兩股遼東軍步卒殺來,漢軍步卒亦毫不慌亂的迎擊。
沒有能靠突襲將漢軍打亂,便只能硬碰硬廝殺。卑衍也不覺得可惜,反正此戰最主要的目的也只是試探漢軍具體戰斗力,不一定非要大敗漢軍。
剛開始廝殺,顯然誰都不可能立刻占得明顯上風。
同樣是兩萬人馬,因遼東一帶,比鄰鮮卑、夫余、高句麗等諸胡,加上本身的馬政,是不缺戰馬的,遼東軍騎兵的比例比步卒要高,整體超過六成都是騎兵,比漢軍騎兵占比要高不少。
此戰遼東軍騎兵足有一萬兩千人,而漢軍騎兵只有八千人。
不過,漢軍騎兵全部擁有鐵制馬鐙又釘了馬掌,相反遼東軍偏安一隅,是第一次與漢軍交戰,并不知道鐵制馬鐙與釘馬掌對騎兵戰斗力的提升有多大。
很快數量更少的漢軍騎兵反而開始慢慢占據上風。
“漢軍騎兵戰力竟如此強大!”卑衍不免震驚。
要知道,遼東軍騎兵常與諸胡騎兵交戰,經驗豐富,對胡人騎兵有時候以一敵三都不在話下,卑衍一直以為,遼東軍騎兵的戰斗力,只有當年公孫瓚的白馬義從能壓一頭,卻不想漢軍騎兵的戰斗力也這般強大。
“張郃在此,遼東鼠將何在,敢與吾一戰否!”突然張郃的呼喊聲傳來,卑衍面色一變,抬首望去。
只見張郃一路斬殺普通遼東軍士兵,一路尋找此次遼東軍主將的身影。
張郃這般挑釁,卑衍當然不能無動于衷,否則必亂軍心!
“吾乃卑衍,張郃受死!”卑衍毫不猶豫飛馬朝張郃殺了過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