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旁一直沒說話的李氏也開口說道“郡主,你是個姑娘家,這方面的事兒想的不周全,我們都是過來人,在府里做事也很長時間了,府里的其他公子當年都是這樣安排的。”
夏云桐直接干脆利落的說道“我不管別人怎么安排,我徒弟這里不可以,對他我有別的安排,劉嬤嬤年齡大了就應該好好的頤養千年,這些事兒你就沒必要去操勞了。”
“可是郡主,我家夫君生前是最疼愛小公子的,要不然也不能為了救他,將自己的命給搭進去。”
夏云桐聲音依然很平靜,但是她的目光很是犀利“劉嬤嬤。你知道小公子是在什么情況下給我寫信,讓我派人去找你們嗎”
劉嬤嬤與李氏對視了一眼,這個她們咋能知道呢
雖然她覺得有救命恩情在,在這府里以后都要歸她管。
可是,畢竟是主仆有別。
她也不可能對待小公子,像對待自己的孫子一樣隨便。
兩個人一時沒有說話。
“當時正是戰事最激烈的時候,刀劍無眼,生死難料,我徒弟感念老管家救命之恩,他在信里說他很可能再也回不到京城,所以一定要報答老管家的救命之恩,想辦法將你們找回來,然后將賣身契還給你們,從此之后你們就是良民了,子孫也可以去科考,他在信里說,這是他們給你們最好的打算。”
劉嬤嬤愣在原地,原來小公子是在那樣的情況下寫信,讓郡主派人找他們嗎
夏云桐仔細的觀察這兩個人的神色,其實這兩個人如果能聽懂她這番話,那是最好了。
不管怎么說,沒有老管家,也就沒有杜玉川的今天,這一點還是要承認的。
做人不能沒良心,可是如果對方一直消費著這份救命之恩,那也讓人很討厭。
相信九泉之下的老管家,未必就會同意。
“我派人將你們接回來之后,就安頓在了府里,具體如何處置也要等我徒弟回來之后再說,也或者他真的回不來,那么我就按他信里吩咐去做,但是我徒弟福大命大造化大,立了功,也回了京城,而且也為杜家平反昭雪。”
說到這里,夏云桐直直的盯著劉嬤嬤“我徒弟剛回來的時候,可是與你們說過,想放你們一家出去”
劉嬤嬤臉色一下子就變了,站在她旁邊的李氏脫口而出“做什么良民,這么大個宅院,怎么就沒有我們住的地方”
說到這里,李氏也有些理直氣壯“我們本來就是杜府的人,在這里住著也是理所應當的。”
“可是給你們買個宅院,還了你們的賣身契,從此以后你們就是南梁國正兒八經的百姓。以后你們的兒子可以讀書參加科考,從而改換門庭,當時為什么不同意”
李氏還要說什么,被突然回頭的劉嬤嬤給狠狠的瞪了一眼。
劉嬤嬤勉強的擠出一絲笑容“郡主,我這媳婦不大會說話,但她說的有一句是對的,我們本來就是杜府的人,讓我們出去,我們也不放心小公子一個人在府里呀。”
“哦,原來是這樣啊,這個你們放心吧,我已經在我家安排了一個院子,以后我徒弟可以過去住,那就是他的家,雖然我比他大不上幾歲,但我也是玉川名正言順的師父,都說一日為師,終生為父,我就是他的長輩,他住在長輩的家里,沒有任何問題。”
劉嬤嬤沒有想到小公子以后要住在夏家。
如果是普通人家,她還有話說,可是那夏家也不是個尋常門第,不說家里富的流油,就那大宅子,比他們杜府還要大上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