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一三得三……”
小學的算術教學開辦得很早,除了體系內適齡兒童之外,掏錢前來旁聽的成年旁聽生也有不少。
主要是以行腳商和小商販為主,本地的行腳商和小商販,因為受環境的影響,再怎么怯懦膽小,放在陳蔡之間,都算是膽子大的。
眼界不同,格局不同,膽氣魄力,自然也是不同的。
省吃儉用買紙有點虧,但買粉筆、畫板的錢,總歸還是有的。
李解改進了水力球磨機之后,石灰石、石膏加工就省力得多,也為粉筆的進一步加工,創造了條件。
之后就是根據手動煤球機的構造,改造粉筆模具,一個作坊就能供應整個淮水伯府體系下的教學、辦公、訓練等等需求。
尤其是一些通告,布告欄大多都是粉筆板書,對漢字的推廣,也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
因為街頭巷尾,都有各國篆體和漢字的對照表,一般都是常用字,這也就讓初來乍到的列國中大型商人,有著非常不錯的市場體驗。
至少到了淮中城之后,口音復雜沒問題,完全可以站在常用字對照表的黑板下面,然后各持一塊畫板進行筆談。
效率非常不錯,整個淮中城的合同談妥率和履行率,都比列國都邑高得多。
“二三子今日還請繼續努力。”
“共勉,共勉。”
小學門外,出示了“名片”之后,成年的旁聽生又陸續進場,珠算是單獨的一門課,如今淮中城已經形成了“賬房”這個民間概念,而賬房先生,則是上等門客的待遇。
一些淮上小國,賬房先生甚至是入幕之賓的層級,算得上謀士。
隨著淮水伯府茶話會的結束,“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口號振聾發聵,至農忙時節,補二季稻的時候,北地國家前來淮中城的年輕士子,就更多了。
甚至還有了庶民青年前來冒險,這是以前從來沒有過的事情。
蓋因在淮中城,你掏了錢,就能學到“知識”,哪怕“知識”比較淺薄,只是很初級的技能。
但只要有點見識的人,都會算一筆賬,自己學會一點點“技能”,回到老家,給人做門客,怎么地也能混口飯吃。
而自己要做的,就是去大膽冒險,挺過水土不服。
讓人高興的是,因為淮中城對環境衛生的嚴格管控,寄生蟲病大大減少,隨處可見宣傳不喝生水的標語,以及連小學生都張口就來“便后洗手,飯后漱口”,也讓淮中城上下,形成了一個愛衛生講衛生的觀念。
當然這個觀念之所以能夠推動,主要還是因為主抓環境衛生的勇夫們,罰款比較給力。
屢教不改的倒霉蛋被罰到傾家蕩產,這種血淋淋的教訓,不是沒有。
甚至好些混入義從,給勇夫打下手的牲口,更是借機公報私仇,但這些公報私仇的牲口,并沒有受到嚴懲,原因就在于,李解明令要高壓震懾。
風氣瞬間穩住,再也沒有人敢冒險當街露鳥。
環境衛生上去之后,自然就降低了疫病傳染,一應疫病,從來都是以預防為主,李解沒有靈丹妙藥,也沒有青霉素奎寧,那么只能把自己能做的,先做到極致。
一如土地增產,他既然沒有高產良種,又沒有化肥農藥,那么就只能做好田間管理,把水利工程拉上來,這同樣是能夠保證糧食增產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