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說江陰邑,喜好豆腐,原因就是姑蘇、延陵、太倉等相鄰地區的城邑,喜歡用魚湯來燉豆腐,豆腐入味之后,口感口味都有驚人的變化。
加上江陰邑水路極為發達,李解之前的建設,使得即便是黑夜通行,效率也不會大打折扣。
大量的“燈塔”、地標、石碑,使得江陰邑的舟船前往虞山、太倉、姑蘇,都是有全天候能力的。
這種能力,也就讓江陰邑的豆腐,可以在上半夜制作,而下半夜送到幾個城邑,天一亮,就能進行供應銷售。
從今年開始,江陰邑本地的黃豆產量就銳減,主要種植區就是在江北,也就是江陽地區。
同樣在新蔡,新蔡的黃豆種植也在減少,轉而是在上蔡、駐馬城增加種植面積,這不是蔡美所能決定的,而是由淮水伯府的采購指導。種黃豆進行深加工之后的利潤,足夠讓上蔡、駐馬城的“新貴”,輕松地從新蔡采購糧食。
而新蔡行銷最廣的豆制品,則是腐竹,又或者說是腐皮。
一年不到的時間,“新蔡腐皮”已經算是一個招牌,采購商極多,尤其是因為蔡美的關系,很容易就推銷到了洛邑。
周天子的臣子們,大多都給蔡美這個面子,再者,“新蔡腐皮”或者說“新蔡腐竹”,的的確確美味。
配合淮中城鐵鍋,周天子這兩年,著實吃了幾頓好的。
僅僅是黃豆制品從種植、收獲、加工,就出現了地區分工,更不用說其余類似麻織品這種超級拳頭產品。
整個幕府目前最自信的產品,就兩樣,一是金屬制品,二是麻織品。
而這兩樣,也是分工最為明確、詳細的,至于說“大紅01”“大紫01”這種絲織品,不是說不好,而是它們的定位,是明星產品。
就算“大紅01”“大紫01”不賺錢,李總裁也是要生產制造的,因為它能提升逼格,讓天下人都知道這玩意兒是在哪兒產的。
有了“大紅01”“大紫01”來帶貨,幕府治下的麻織品,才能一口氣賣到燕國去。
淮水兩岸,因為總的市場規模以及人口大大增加,市場分工自然而然出現,但實際上承擔分配的力量,仍舊是淮水伯府。
只不過李總裁為首的暴力團伙太有欺騙性威懾性,這才導致了一種微妙的局面,那就是各地應之而變的“新貴”們,都以為是自己的主觀意愿,下意識地忘記了,他們是恐懼幕府暴力機關的鎮殺,這才選擇了不得已而為之的妥協路線。
奴隸貿易專用碼頭上一路前行,大量的大通鋪修了起來,除了大通鋪,還有類似陰鄉“大榭”那樣的建筑,這些都是各地貴族、商販們的辦公場所。
每個“大榭”外頭,都掛著幡子或者招牌,一般都會寫明家族根腳或者商鋪業務內容。
一般來說,到了淮中城的奴隸貿易專用碼頭,不是采購奴隸的,就是販賣奴隸的。
又或者就是進行奴隸交易的,即用實物跟李解進行交換,交換的對象,就是李解手中掌握的奴隸。
此時天下諸侯都在摩拳擦掌磨刀霍霍,開打的,準備開打的比比皆是。
但要說奴隸數量,還是李解最多。
原因就在于李解這里,能給奴隸吊一口氣活著,存活率比衛鄭、燕晉高得多。
鐵器農具的擴散,相鄰國家的內部,也在發生了著驚人的變化。
因為優質農具的價格降低,對大貴族們來說,開發土地的便利性就大大提高,對人力的需求,自然也就降低。
那么反過來,侵吞土地的意愿,也會極大增加。
在此基礎之上,就會產生大量失地的小農。兼并增加的土地,就形成了比較有特色的地方莊園。
這種莊園經濟的誕生,需要的顯然不是有自由人身權平民,而是屬于大貴族私人財產的奴隸。
同時又因為淮水伯府內部產生的生產分工,相鄰國家,也會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