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權威低落到這個鬼樣子,再放李解回來,到時候李解說大王身邊有奸臣,才把國家搞亂了,這讓太叔卯怎么辦?
想要活命,只能讓李解繼續在外面窩著。
甭管太叔卯的判斷是不是精準無比,猜對了有屁用?人是有**的。
在鳩茲養望做咸魚的紅利消耗殆盡,也只能后悔當初怎么不深入官場,先培養一批頂級打手。
可惜,這又是個死循環,當初太叔卯還是公子的時候,敢深入官場,就是死路一條。
公子丑公子寅就是榜樣!
所以從太叔卯的視角看去,李解是忠臣也好,是帶忠臣也罷,總之,不能讓他返回姑蘇。
只要李解回去,忠臣要殺“奸臣”,還是朝中的“大奸臣”;帶忠臣要殺忠臣,還是朝中的大忠臣。
橫豎都是死,讓太叔卯怎么選?
出城迎接李解?他迎個雞兒迎。
徐城“民間大臣”們的判斷并沒有錯,只要換位思考一下,就知道太叔卯沒得選。
所以哪怕這次李解爆出來驚天大功,但后續影響已經不是“功高震主”了,而是“反客為主”。
沒人會當姑蘇是回事兒,李解現在的操作,簡直就是當年吳威王的翻版。
而且是精裝版,翻得更好,更加奪人眼球,讓人嘆為觀止。
南方霸主楚國的國際地位、國家形勢,甚至就會從此刻起,發生劇變。
徐城的“民間大臣”們,現在就是吃瓜看戲的心態,他們并不需要騎墻,畢竟騎墻也是要有資格的,他們哪里有資格,小氏族和地方土族,對吳楚這等霸主級大國的國勢走向,半點影響力都沒有。
只是這并不妨礙他們在預判準確之后,對未來進行布置,家族的興衰,往往都是一念之間。
“以某之見!”徐城熱鬧的食肆之中,茶水都是江陰邑的特產,比較貴,但口感先苦后甜,回甘滋味,很是受吳人喜愛,此刻,一人手捧茶杯,先是提高了聲量引起了眾人的注意,卻又話到嘴邊咽了回去,“當某未出此言。”
“茅君何必如此,徐城之地,暢所欲言又有何妨?”
“就是,茅君大膽說話便是。”
那人猶豫了一下,這才道:“某在商丘、夏城,皆聽聞一事。”
“何事?”
“聽聞淮水伯曾接見天子使者,相約若是克楚,便封漢子。”
“嘶……”
“當真?!”
“茅君適才所言,實不相瞞,某在新鄭,亦有耳聞。”
“咦?某在洛邑,亦是聽說有這等密謀。”
“若如此……淮水伯豈不成周室之臣?”
“哈……楚子亦是周室之臣,如何問鼎于中原?”
“懟王在位時,曾言‘周室雖衰,鼎之輕重,未可問’。”
“自‘一視同仁’之后,懟王豈敢再有這等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