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一開始,楚國使者們那叫一個悲涼,非常喪氣地在臨淄活動。
直到遇上了楚國口音非常純正,甚至連很多微妙的鄉音俗語,都能張口就來的楚起。
然后,轉機出現了。
不但見到了齊侯,齊侯還帶著他們一起祭祀峱山,就是現在,峱山周圍祭祀的地方,還有齊國人在那里唱歌。
“子之還兮,遭我乎峱之間兮。并驅從兩肩兮,揖我謂我儇兮……”
這些齊人現在唱的,正是當年歷代齊侯在峱山這里披荊斬棘、開荒驅獸的壯舉。
不過楚國人因為聽不懂,所以神情很是呆板,不像齊國人那樣,一個個都是與有榮焉,都在感懷著祖先們的奮斗精神。
楚國人自己唱“篳路藍縷”的時候,也是悲愴高昂到不行,但吳國人因為聽不懂,就把換上漂亮衣服的楚國人,直接打成“篳路藍縷”,倒也讓不少楚國人誤以為,當年吳國人,可能是聽懂了。
此時此刻,不遠處的齊侯又傳來爽朗的笑聲。
只聽楚起擊節唱到:“子之茂兮,遭我乎峱之道兮。并驅從兩牡兮,揖我謂我好兮……”
接著齊國人的歌聲,楚起就繼續往下唱。
一開口就是地道的臨淄腔,聽得齊侯倍兒有面子,笑得合不攏嘴,剎那間就心中暗嘆,自己果然不愧是東方霸主,這南方霸主不行了之后,還不是得聽他的?
以前聽他的,乖乖認慫撤兵。
現在更不用說了,他兒子現在為楚王,還得喊他一聲伯父哩。
齊國作為楚國的伯父之國,牌面是萬萬不能丟的。
“君之齊音,當真猶如齊人當面也,孰人能知君為楚人?”
“齊國,禮儀上邦也。老朽長于荊楚,累世蠻夷,自是仰慕上邦章服禮儀。”
“哈哈哈哈哈哈……君過謙,君過謙矣。”
嘴上雖然這么說,齊侯整個人都是笑得眉飛色舞,內心都飄到不行,心想楚國果然是不行了,現在都特別仰慕我齊國的文化,這說明什么?這說明我這東方霸主,不僅僅是東方霸主啊。
此時,齊侯心中甚至已經想好了,只要出兵淮水,也不用打來打去,部隊派到傅城那里,稍微耀武揚威一下,恐嚇恐嚇淮水蠻子,也就差不多了。
到了那個時侯,就讓楚國人給點錢,再割讓一點土地,整個淮北,就是他齊國說了算。
加上濟泗的傅城,齊國聲威大震不說,還將魯國包圍了起來,到時候魯國還不得乖乖就范?
齊侯越想越美,心想這次完全可以親征,等戰爭結束了,就回來稱王。
勾陳那個死鬼都能活著時候給自己封號,他憑什么不行?
勾陳選了“威”字,說自己是威王。
他也選“威”字,不但要選“威”字,還要在“威”前面再加一個“大”字。
齊大威王,聽著就是要更厲害一些。
比吳威王更大,更威!
見齊侯笑得眼睛都瞇成了一條直線,楚起沒有繼續拍馬屁,反而繼續笑呵呵地擊節唱歌:“……之昌兮,遭我乎峱之陽兮。并驅從兩狼兮,揖我謂我臧兮。”
唱得都是齊國國君本領強,讓峱山恢復了太平,恢復了生產,人民安居樂業,生活幸福安康。
這是賢君在世啊,這是人間美好啊。
這樣的馬屁,這樣的阿諛奉承技術,楚國使者們,聽都沒聽說過,別說見過了。
就楚國國內那氛圍,拍馬屁最多就是跪下來樂呵樂呵,吹捧兩聲要拍的對象特別厲害,然后就完事兒了。
哪里像這位在齊地的楚國老前輩楚起,那真是身手不凡,那真是技術高超,哄得齊侯一愣一愣的,眼看著就要手舞足蹈了。
那幾個楚國使者面面相覷,憋了半天,才有人又道:“老夫子齊地口音,亦是純熟,我等不如也。”
說的是廢話,但有人心中也覺得哪里不對勁,你說你一個楚國人,怎么就齊國方言說得這么好,甚至還能唱齊國流行歌曲呢?
可是這種懷疑也就是一閃而過,和眼前的景象比起來,這些懷疑都是虛的,齊侯高高興興出兵拯救楚國,這才是最實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