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活敘事,今日買菜
10點左右,我騎著小電驢從家里出發,鎮上離我家4個公里,離縣城8個公里。
我到達了我們鎮上的菜市場,停下小電驢,走進菜市場,撲面而來的是各種菜的味道,光聞菜的味道,我就知道這是些什么菜了……
稀稀疏疏的一波人,走上走下,也不知道該挑選一些什么菜合適。我也像是他們其中的人那樣,將菜市場一圈逛了一下。
我們菜市場不大,左右分布,賣菜的老板都是年齡在35到50歲這個階段的,并且都是夫妻一起在那里幫忙。
有些攤位的老板是男人坐在里面算賬,女人在看著店,進行生意交易。有些則是女人按著計算器,然后旁邊帶著孩子,看著孩子,男人在攤位旁邊四處看著來往的人群。
每個攤位的老板在看著人來人往的人群,然后注意,每個人走過攤位的情況,判別哪些人會買菜,哪些人是不常來買菜,從眼神的表情貌似能甄別出來。
一邊是蔬菜的,一邊是葷菜類的。
葷菜類這邊常見的有豬肉,魚,鴨肉,雞肉等等。
蔬菜類這邊常見的有苦瓜,茄子,八豆角,家用豆,扁豆,葫蘆瓜,南瓜,冬瓜,絲瓜,各種辣椒不一般的品種。
我家的各種蔬菜,媽媽的后院菜園子都有,蔬菜我家不缺,不僅不缺,還有多余的出來。
其實有剩余的菜也不會賣出去,都是給自己家的人吃,農村就是喜歡這樣的人情世故,禮尚往來。
她家的一點吃的,總會拿到別人家進行分享,一起品嘗。
我家種的蔬菜那是絕對的無機綠色蔬菜,每個菜種我家都有一點,不多,夠家里吃就可以,季節的蔬菜都是新鮮好吃,甚至有些都是野菜,主要我家后院就是會長這些……
野菜長的很多,我媽基本不會去動它們,只是幫它們除草,不會移植,然后澆水,施肥,任由它隨意長的樣子。
家里的菜施肥都是自己的農用肥,農藥噴的也比較少,因為種的少,所以每個菜種都弄的精致。
我的媽媽也耗費時間在上面,主要農村的人可能種菜是一個興趣愛好,打發時間一個方法。
我去鎮上主要是買葷菜類,蔬菜類肯定不會要。
走過去,我發現,豬肉早已經分好了,你選擇這一塊,那么剩下這一點你就得要,豬肉好與壞,早已經隨機分配好了。
三句話解決買豬肉的問題,一老板,豬肉這塊,瘦肉更多一點,大概1.5斤,二豬肉每斤價格多少,需要多少錢?三錢已經微信付了。
我買菜使用的都是本土地的方言,土話進行溝通,感覺很接地氣,但是我不愿意多說其他的話。
接著走到賣魚的那邊,因為賣魚的地方需要水,排水出去,所以賣魚的盡頭就是一片土地田園。
同樣是三句話完成買賣過程。一重鰱魚1.5斤到2斤左右,幫我殺一下,肉塊切大一點,二每斤價格是多少錢一斤,三需要多少錢?錢已經付了,你看一下。
兩個菜買好以后,老爸跟我打電話跟我說,讓我去拿個快遞,快遞沒有運到村上去,順便拿下。
走進快遞站,與前面一樣,一你好領快遞,幫我找個快遞,二編號,三拿走。
40分鐘時間,我從鎮上買菜拿快遞,買菜還等了5分鐘,拿快遞那邊等了5分鐘。回到家后,老媽說,挺快的,我還是覺得有點慢。
話說,我騎電動車速度一直都挺快的,只是小小的鎮上還車多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