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輕的歌聲從沈常樂的嘴里輕輕哼出,安靜而平和,好像一條幽靜的小河,一束淡淡的月光。
師娘白惠敏在門口靜靜地聽著,也是不由得被歌聲所感染。
于思揚一會兒沉沉睡了過去,白惠敏對著沈常樂不由得贊嘆道:
“我一開始聽說你要去當當音樂綜藝節目的嘉賓,還要和有名氣的歌聲、演員PK本來還怕你輸得一塌糊涂呢。”
“沒想到常樂你唱的這么好聽啊,感覺比我聽的其它歌星的歌還要好,特別的有意境。”
沈常樂撓了撓后腦勺不好意思道:“師娘您這是太捧了,我主要也就是想要試試,過過癮,要說唱的比其它歌星還要好,我可是達不到。”
白惠敏笑道:“反正不管別人覺得怎么樣,師父和師娘永遠支持你,行了麻煩你了,快回去忙正事吧,我和你師父都期待著你上綜藝的那一天呢。”
沈常樂回到房間,不知是收到了師娘白惠敏的鼓勵,還是因為靈光乍現。
腦子里面的想法很快串聯在了一起,噼里啪啦的鍵盤,在沈常樂的手指下一陣飛速抽動,計劃書便逐漸變得有了骨架、完善,直到完成。
沈常樂節目計劃書中的規則,基本上是融合了國版的趣味性和民情,以及更多來自于棒子版《蒙面歌王》的長處。
畢竟國版的兩版節目中,在專業性以及規則這方面,確實是有不少敗筆遺憾之處,這也是讓這個音樂綜藝節目,最終沒有真正走向巔峰的原因之一。
比如《蒙面唱將猜猜猜》之中其實更多的主題就是猜,刻意淡化了其中誰的歌分數高低之爭,導致競技味輕了不少。
大家都不是奔著比拼音樂取勝去的,觀眾只關注于蒙面嘉賓的真實身份,蒙面嘉賓沒有比拼壓力,在歌曲的演唱上逐漸有了懈怠。
而國版《蒙面歌王》對比棒子版則是在面具服裝上不夠嚴謹,有的甚至為了好看會露出來大腿、下巴、等地方,從而導致被很熟悉的明星朋友,一打眼就認出來了。
再比如棒子版中,每一期是敗者揭面,勝者競爭蒙面歌王,并且會在第二集受到其他競爭者的挑戰。
而國版則是贏者揭面,直接送入總決賽舞臺,無限期擱置下來,這樣子無疑對于觀眾,在觀賞性和期待感方會相差很多,這點也是沈常樂一定要改掉的。
最終經過沈常樂的研究,縫合拼接了國、棒三版之后,大致的規則出爐如下:
1.兩兩競爭,贏者是不需要揭面的,但是中途會有猜評團評委評分、猜測的互動。
2.輸了的明星、歌手必須進行揭面(此處需要提前商定好)
3.每局都需要有淘汰人員,下一期在進行新嘉賓補充,具體人數按照嘉賓人數決定。
4.猜評團評委每期具有查驗卡、問題卡、可以通過查驗確定某位嘉賓的真實身份。(有獎勵、懲罰措施)
5.每期中會競爭評選出一位蒙面歌神,保送總決賽,不過依舊會參與后幾期的節目,直到真實身份被認出,或者被揭面。
6.蒙面嘉賓每一位都要規定變裝要求,面具、衣服需要遮蓋住除了手、腳、小腿以外的其它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