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常樂和候振笑著鞠躬,在關注的熱情掌聲中走下了舞臺。
兩人有說有笑的走下后臺休息室,正好看見了張鶴侖和郎鶴焱、昊京,正圍在一起,拿著一個平板看周利波的直播呢。
沈常樂端著一杯水湊近幾人跟前,有些無語道:“不是鶴侖哥,我不是讓你和焱哥幫我突擊輔導輔導嘛,你們這怎么還直接看上直播了?”
張鶴侖悠然自得,一只手拿著平板,一只手抓著一只鴨脖慢條斯理的吃著,此時一看沈常樂第一場演完了,解釋道:“該講的我們也都講了,這一會就要上場了,自然不能給京哥太大的壓力嘛,我們一商量,就說勞逸結合先看看敵臺演的怎么樣了。”
昊京點了點頭,一副贊同的樣子,最近的幾天時間里,沈常樂也知道自己硬拉來的這位助演,雖然說一開始有些含糊不愿意,但是一答應了下來,可是說是十分的認真敬業。
只是過了前兩天后,昊京作為一名影視演員,就靠著扎實的基本功就可以完整流利的把整段的活對下來。
之后的集訓其實也不過就是具體到尺寸勁頭,一點點語氣的拿捏,以及靈活使用的問題。
當然其實也就是這看似平常,實際上金子呢一部分,才真正是作為一名相聲演員說、學、逗、唱里說、逗的天賦和差距所在。
而事實證明,昊京天賦還是更加適合練武或者演戲當導演,可能是平時角色比較固定偏正統,昊京在喜劇的表現上總是要不然太嚴肅,要不然就是用力過猛。
沈常樂好奇道:“那你們哥三看了半天怎么樣?都是搞喜劇的你們什么感覺?”
“我感覺吧…………對比他去浙省衛視以后的節目要好了很多,不過本地的濾鏡太過了,而且也比不上他的巔峰時期,只能說…………還好吧。”張鶴侖捏著自己的下巴,想了想十分中肯的回答道。
沈常樂瞪大了眼睛,實在是沒想到張鶴侖能說出來這么精辟的總結,要說張鶴侖的喜劇天賦自然是沒得說,在徳蕓社也是前頭的,尤其還有一個“特色”改編音樂小曲小調的長處。
但是其實細品之下,除了相聲的底以外,還是能從中稍稍看到一些東三省的二人轉影子,這不是有沒有學過的問題,而是從小耳濡目染形成那一點當地特有的風格。
而張鶴侖的演出風格以及對于喜劇的思路,也可能很因為受此影響,顯得更加的大開大合,更加的壞,更加的嗨、火爆,也包括在平時的相聲里,融入了更多的學的成分在里面。
按照沈常樂對張鶴侖的了解,其實張鶴侖的性格特點,是和周利波也是有不少相似的地方的。
驕傲、有才、天不怕地不怕,包括徳蕓社里的眾相聲演員,張鶴侖其實真心佩服的比較少,除了師父郭桃兒、高老板和岳云朋以外,也就沈常樂基本算是最后一個了。
這也讓張鶴侖面對大部分社內還是社外的演員,心里總是有一種對于別人的競爭、較量、不服輸的氣勢、精神在里面,當然這種精神和氣勢并不是貶義,相反這同樣也是支撐張鶴侖逐漸進步的動力之一。
所以當張鶴侖面對周利波這樣的人,這樣對立的關系,大概率是應該把對方貶低、罵到不行的程度,這也是沈常樂驚訝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