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都的演出忙完以后,沈常樂倒是沒有著急走,而是多留了了兩天的時間,和少馬爺告別后。
又分別買了一些禮物,分別去拜訪了一下,曾經贈予沈常樂筆記的田力禾老爺子和楊家的父子。
兩位老爺子都是高齡了,還是相聲界的大輩,然而見到沈常樂以后,卻是沒有一點相聲前輩的架子,笑呵呵的宛如鄰家的老爺爺,拉著沈常樂天南海北的又聊了很久。
除了說了很多,相聲行業內千奇百怪的趣事和回憶以外,甚至到了最后,一旁的楊光還半開玩笑半認真的邀請了沈常樂,要不要過來客串一下他準備自導自演的《陽光的快樂生活》電影版。
現在的沈常樂無疑是電影市場的香餑餑,幾乎等同于熱搜和巨大的曝光,而這兩者,只要不是滿滿的差評,幾乎就等同于最終的票房成績了。
然而這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沈常樂的名聲才顯得越發重要,越不可輕易出現在熒幕里。
面對這種邀約,沈常樂之前已經拒絕過很多了,不過這次沈常樂心底里想了半天,最后還是答應了下來。
在中國電視劇史上,有兩個奇跡,它們都是有著接地氣的故事和超大的時間跨度,無感的人感覺倍土,但是喜歡的男女老少各色人群,那是真的好像狂熱信徒一般。
甚至到最后,僅僅是一句經典的梗,就可以迅速在人群中找到和你志同道合的那個人。
其中一部是路人皆知黑土大叔創造的經典ip《鄉村愛情》,另一部就是津都更加地域化的特供劇《楊光的快樂生活》。
兩部給人的感覺,其實都有濃濃的地方色彩,雖然都是家長里短,但是通過不同的表達方式,前者就好像看東三省的連續劇版二人轉,而后者就像是連續劇版的津都相聲。
除此之外,這兩部劇無疑還都擔任了地方話的宣傳普及作用,想學方言?看上四五季的電視劇,保準說起方言來倍兒地道,就跟學英文口語的學生看美劇一個性質。
別問為什么沈常樂知道的這么清楚,他自己的方言倒口就是這么學出來的。
然而連續劇和電影的經典程度,往往卻是和劇集續集的多少成反比的。
《鄉村愛情》從第八季開始就變味了,《陽光的快樂生活》沒有了條子劇情也不好看了,這種情況下,雖然退出大電影這是一條路數,但是成與不成卻是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了。
但是沒辦法,既然沈常樂要在津都這片地方發展相聲,那么楊家的面子他是必定要給的。
相聲這行當不光是打打殺殺,同樣也是人情世故。
既落江湖內,便是薄命人,即使是名氣火如沈常樂,想要靠自己在津都站穩腳跟,也得按照人情來,而人情靠什么維系?拋去所有浮華,最本質的還是利息罷了。
都說錢是王八蛋,但是架不住它好看啊,越來越多的超一線、就像越來越多的,大牌明星代言垃圾游戲廣告,在自媒體上帶貨,圖的是什么還用得著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