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付這種造反的很簡單。
雷霆之勢直搗巢穴,至于其他方向保證其黨羽別造成破壞就行,左良玉部下各軍分布在從襄陽到九江的廣袤區域,玩大戰線進攻不但毫無意義反而增加風險,除了中路長江線上的進攻,其他線上防守就行。尤其是曹友義的防區和左良玉部只是隔著一座大別山,這些遼民剛剛安頓好,現在隨著春天到來也該轉入生產了,可別再遭到戰火破壞了。話說因為暫時楊慶無法給他們搞到太多的玉米種子,所以今年這些人除了傳統的水稻小麥之類作物外,同樣也得靠著地瓜來維持糧食供應,趕緊打完這一仗正好親自來指導他們進行育秧。
還有水泥的生產也不能斷,崇禎在見識了鐵筋水泥管的效果后已經決定開始……
當然不是修皇宮。
崇禎準備用這種東西修橋。
不得不說這個皇帝真得還是很關心百姓的,他要楊慶大量制造水泥然后以水泥和石頭,在各地展開一場修橋運動,把那些江南水鄉的簡陋木橋統統換成水泥石拱橋。
話說他的眼光也很獨到。
他一眼就看到了水泥這種東西在目前的大明最大的價值所在,和給他修皇宮相比,用這種產量稀少的東西修橋才能最大限度體現它的價值,這還幸虧鐵的產量有限,要不然他該連真正的鋼筋水泥橋梁都想到了。這一點上倒不愧是天啟的弟弟,還是有一定科學頭腦的,所以接下來水泥的生產還必須擴大,這些遼民的任務可是很重,而從事工業生產的前提,就是他們的農業必須能提供超出需要的糧食。
至于推廣到其他地方……
楊慶還沒那么大方,話說這些可是他的產業。
他很清楚隨著一個個勢力被清除,朝廷財政一天天增加,崇禎的軍事實力一天天增強,他的好日子也一天天到頭了,他其實就是個帶把的魏忠賢,崇禎用著他當打手,用著他拉仇恨。但一切走上正軌后,他也基本上就該被踢到一邊以修復崇禎和士紳之間的感情裂痕了,皇帝終究還得是士紳的皇帝,指望一個皇帝長久和士紳對立是不可能的,他們之間的斗爭歸斗爭,但指望出一個皇帝領導人民翻身做主人是不可能的。
那完全是幻想。
翻身做主人了還要皇帝干什么?
他除非想為這個腐朽的封建時代為奴一百年,否則他和崇禎終究還是要走上對立的,但為奴一百年這種事情,他還沒那么重的奴性,還不至于把跪伏在皇帝腳下做狗視為莫大的光榮。
他的心靈還沒扭曲到那種地步。
話說現在的他也很迷茫。
但無論他以后怎么做,都必須先培植屬于自己的勢力,
“忠勇伯,該走了!”
遠處的黃得功喊道。
在黃得功身后的長江上,一支龐大的艦隊綿延看不到首尾。
楊慶和他結拜大哥道別后,轉身騎上馬直奔碼頭,很快和黃得功一起登上了他倆的帥艦,這支龐大的艦隊滿載著九萬大軍,沿著長江逆流而上直指九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