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易爵。
土司主動改土歸流,朝廷賜予世襲爵位。
實封爵位。
以石柱土司為例,冉家停襲后只剩馬家和陳家,可以換一個侯爵一個伯爵,侯爵封地七千畝,伯爵封地五千畝,免稅的土地,不是山嶺薄地,而是平原上的官田,您娘家是忠州吧?忠州還差些,給您在湖北選一塊封地如何?至于馬家子孫在軍中的軍職那個依然如故,馬家在石柱的財產如故。
這是對居住平地的。
無論夷漢土司皆如此,改土歸流后原土司授爵,而且封地在平原。
第二,山民移民。
山民整齊遷移出山到平原。
當然,到哪里很難說,反正就是開荒種田,至于其土司授爵,朝廷欲恢復五等爵實封,給他們個子男什么的完全可以。但編入民兵,無論漢民還是其他什么民都一樣,當然,漢民基本上沒有居住山里寨子的,所以主要就是指那些夷民,但出山之后他們也就不再是夷民了。
第三,改籍。
對于那些實在不愿意出山的夷人土司,統統改籍為漢人,他們的子弟入官學接受教育,學成之后同樣參加科舉做朝廷的官。但他們必須得按律交稅,他們的屬民和屬地就算他們的奴婢和私產,戶籍上不會登記,但他們的土地需要和那些士紳一樣交稅。
不交稅是不行的。
可以不改土歸流,但稅必須得交。
又不想改土歸流又不想交稅這樣的好事以后不會再有了。”
“如果他們真那么想呢?”
秦奶奶問道。
“那就只好滅了他們。”
楊慶很干脆地回答。
秦奶奶沒有再說什么。
這個對馬家沒有影響,最多失去石柱的統治權,但換來世襲的侯爵和平原土地,石柱的財產還不動,馬家實際上仍舊控制石柱,誰去當官也得看馬家臉色。
不僅僅是馬家。
對那些漢人土司來說都可以。
西南山區的格局就是漢人居平地夷人居山嶺,但漢人絕大多數也是土司管,他們盡管是土人,甚至被視為蠻夷,實際上也都是漢人。
比如石柱馬家和陳家。
他們都是宋朝時候平定土人叛亂的將領,后來留在山區鎮守,宋元戰爭時都帶著土兵為南宋作戰,胡元滅宋他們固守山區。
蒙古人也不想浪費力氣對付。
于是他們被任命為土司,連同逃到山林的川民,那些土人,一起混居最后形成土司勢力,西南山區除了一些真正深山老林的,基本上那些土司都是這樣形成的。漢晉唐宋一代代躲避戰亂逃入山區的漢人,在將領和官員乃至世家大族帶領下與土人雜居,以臣服新的統治者為交換當土皇帝。但要說他們是蠻夷就扯淡了。別說石柱馬家這些后來的,之前的播州楊家,甚至唐朝時候的爨家,趙家,這些統統都是如此,播州楊家準確說還是楊家將的后代呢!
這一類土司不會反對這種交換。
楊慶這就是在拿他們當自己人對待,交出貧瘠的山區土地,換取平原上的良田,交出土皇帝的權力,換取后世子孫的榮華富貴,而且隨時還可以回到山區。
但對于那些山寨里的夷人就很難說會不會接受了。
哪怕第二條也很難說啊!
“忠勇侯此舉怕是要生亂子啊!”
秦奶奶很直接地說。
“亂則斬,我最不怕的就是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