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線膛槍手裝彈的同時隊長喊道。
所有士兵迅速穿胸甲拿起武器。
他們其實是一個步兵隊,也就是一個野戰中的四車組合,但作為前沿哨所駐軍,是不會攜帶戰車,就是純粹的步兵,不過他們也同樣有自己的步兵小隊陣型,也就是改良版的鴛鴦陣。匆忙套上胸甲的隊長和另一名士兵各一柄雙手斬馬刀,背后四名斧槍手防兩翼,再后面是腰上掛著上刺刀的火繩槍兵……
刺刀已經開始裝備。
也就是套管式,這些不是楊慶的兵工廠制造,而是蘇州的民營鐵廠制造,用灌鋼法而不是坩堝鋼。
一個隊實際上三個鴛鴦陣,品字型組成小的步兵陣型,專門用于在沒有戰車情況下野戰,尤其是這種山地狹窄地形作戰,絕大多數士兵其實都是第一次和清軍交戰,但包括陳春在內的所有士兵依舊充滿亢奮……
“立功的機會到了!”
拿著一柄火繩槍的陳春亢奮地吼道。
那些士兵同樣一片吼聲。
他們從南方來此一年了,除了打獵根本沒有任何事情可干。
男兒何不帶吳鉤啊!
不打仗如何立功升遷出人頭地?
三個鴛鴦陣就這樣在青石關前迅速組成,然后開始向前推進,就在同時他們頭頂的線膛槍手終于完成了裝彈,緊接著第二次扣動扳機。此時原本準備截擊那人的清軍騎兵也直沖過來,此時距離已經不足百米,第二顆子彈擊中最前面清軍騎兵的戰馬,因為山路狹窄,悲鳴著倒下的戰馬一下子橫斷山路,后面的清軍騎兵不得不減速準備跳過。但也就在這時候結陣向前奔跑的明軍到達十丈外,三個鴛鴦陣的所有火槍手前出,十六支火繩槍同時開火。
六名騎兵在槍聲中倒下。
緊接著所有火槍手縮回斧槍的保護中重新以最快速度裝彈。
還沒等他們裝完子彈,兩名繞過來的騎兵最先到達,從左右策馬執矛直沖而來,但還沒等左邊騎兵的長矛刺中隊長,他身后四柄斧槍同時向前刺出,那戰馬驚恐立起,四個槍頭幾乎同時刺進它前胸。在馬背上騎兵墜落的時候,右邊進攻的清軍騎兵長矛刺中了一名斧槍手,但卻被堅固而光滑的弧面胸甲劃開,只是刺傷了他胳膊。后者很是悍勇地用沒受傷的手一把抓著矛桿,還沒等那騎兵回奪,另一名斬馬刀手的長刀凌空劈落,那清軍直接被腰斬在馬背。
后面六名清軍騎兵蜂擁而來。
但十二柄斧槍組成一個三角型的防線堵死山路,很顯然硬沖是極不明智的,來不及裝彈的他們立刻在十丈外停下拿出弓箭射擊。不過還沒等他們的箭射出,城樓上線膛槍手射出了第三顆子彈,此時也就不過五十米距離,子彈再次準確命中。
“低頭,快點!”
隊長焦急地喊道。
就在同時清軍的箭落下。
五發二中,一支命中明軍軀干但被胸甲彈開,一支命中一名斧槍手胳膊造成肌肉貫通。
但這時候火槍手裝填完成。
十六支火繩槍再次舉起,對面清軍騎兵驚恐地掉頭,但卻在密集的槍聲中紛紛墜落,只有一名騎兵逃過這一劫驚恐地掉頭逃跑。不過他的戰馬受了傷不愿意再跑,他也顧不上管戰馬,以最快速度下馬沿山路逃跑,但卻被地上的死尸絆倒,他在后面明軍的哄笑中爬起來,繼續一瘸一拐地跑著。
他跑出一百米后,一個黑洞洞的槍口對準了他后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