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緊接著趕赴長安。
其實朱慈烺肯定會找他的,目前南京除了懿安太后幾個女人,估計皇帝也就認識王承恩了。
其他哪怕太監他也不認識。
目前太監系統三大巨頭,實際相當于皇宮總管的韓贊周之前一直是南京守備太監,跟在北京當太子的朱慈烺就算見過面也不會有交往。還有就是主管皇宮以外事務,主要是張嫣各處投資的盧九德,他之前是鳳陽守備太監,絕大多數時間都是作為監軍跟著軍隊的,更不可能和當太子的朱慈烺有交情……
這可是大忌。
只有王承恩這個崇禎身邊最親信的太監和太子算互相熟悉。
朱慈烺不偷偷找他還能找誰?
很顯然皇帝陛下也不是很讓人省心啊,他也不想什么真得都依靠著東林群賢,他也知道這些人當年把他爹坑得可是不輕。
不過老王是個聰明人。
話說他可是從頭到尾見證了楊慶崛起全過程的。
他沒那膽子!
他去長安應該是想努力挽救朱慈烺和楊慶之間關系,勸說皇帝陛下安心當傀儡,畢竟就目前大明這情況當個傀儡也是很有前途的。只要坤興公主在,楊慶就無論如何不可能虧待朱慈烺,他只要不搞事情撩撥楊慶,那么日子過得會很舒服的。但他要撩撥楊慶那就麻煩了,楊慶的習慣一向都是要反擊就反擊個徹底的,而以王承恩對楊慶的了解,當然很清楚朱慈烺不會有任何勝利的可能。
作為可以說和崇禎一起長大的真正親信,以崇禎的老奴自居的他,是無論如何都要拉住朱慈烺的。
他就努力去吧!
反正楊慶是不管這些了!
他的那些針對性部署在這個正月里迅速完成。
包括湖廣民兵的動員。
楊展的第十七軍在涪州登船,沿著雙方公用的長江到達南京,而第十三軍接管他的防區,明白目前局勢的楊展,在覲見了監國后,以最快速度登船前往淮安……
他的速度的確很快。
明白這是怎么回事的他,到達淮安后沒等北線運河解凍,就率領所部從陸路趕往徐州。而黃得功對于自己被解除實際軍事指揮權,調到南京當后勤總長也很滿意,否則他很清楚是要做出取舍的。幫皇帝,根本沒什么勝算,實際上他敢說和楊慶開戰,手下的中下級軍官們會立刻帶著士兵把他的都統司端了,明軍將領們都很清楚自己沒有對抗楊慶的能力,因為中下級軍官和士兵全是楊慶狂信徒。但不幫皇帝,又感覺對不起崇禎的提拔之恩,良心上有點難安,但現在不用糾結這些事情了。
他一個管后勤的能干啥?
就在大明為了迎駕搞得暗潮洶涌時候,遙遠的朝鮮戰場上,明朝聯軍終于血戰光復平壤。
主要是靠海軍陸戰隊的兩個步兵旅。
豪格逃往安州。
不過依靠著增援的兩萬八旗漢軍他暫時還是穩住腳步,當然,主要是李家又沒錢了,能夠奪回平壤,他們就已經很滿足了。李家現在就是無論攢一罷向楊慶賣利益也罷,總之弄一筆錢向北打一打,錢花完了就停下繼續攢錢,攢夠了再打一打,反正有明軍的支援他們也不擔心再被暴打。
但作為大明的臣屬,在這種迎駕的大事上,朝鮮國王李倧仍然派出他的世子李淏到達南京,并以捐款形式獻上他們微薄的力量……
他們捐了一萬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