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安北平摘了幾個嘗嘗味道,太酸的就沒要,有的畢竟甜的安北平就多采摘一些,放在背包里慢慢享用。
這瞬間,安北平又仿佛回到小時候,每到秋季都有大群的小伙伴上山找野食。
小時候家里窮,買不起太多的零食,只有到秋季的時候,才能從大山得到大自然的饋贈,好好過把嘴饞的癮。
也正是因為山上的野果多,所以村民們都以為崖底村附近適合種植果樹,在上級領導下,開辟了超過六七千畝的果園。
可最后的結果卻讓大家大失所望,沒有先進的種植技術,再加上道路運輸不便,崖底村的果園雖然年年都有產出,但是果子卻賣不出什么價格。
辛辛苦苦一年種植下來,扣除化肥、農藥等投入,再除去人工采摘費用和運輸費,一年能賺的不就幾千塊錢。
這樣一來,自然很多人就不愿再種植果樹,果園也荒蕪了大半以上,只有像安孝忠那樣極個別家庭,還在堅持種植。
若非如此,哪怕安北平的三姑是村主任,想要承包那么多畝果園,也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
又走了大約半個小時的路,安北平和張春陽兩人用砍柴刀開路,終于來到了采石場。
此時的采石場已經被各種雜草和灌木覆蓋,像一些高大的樹木,卻是幾乎沒有看到。
安北平蹲下身子,用砍刀戳了戳地上的土層,只有薄薄一層,目測都沒有超過一根手指那么厚,下面就全部都是石頭,難怪根本長不出大樹。
采石場位于這片山區的谷底,估計也是當初采石挖出來的形狀,看上去非常規則,不像自然形成的樣子。
看大小,目測足有五百畝以上,面積非常大,拿來養野豬是綽綽有余。
采石場的東西兩面都是光滑的峭壁,有二三十米之高,上面除了一些暗綠色的苔蘚之外,連草都沒有生長。
這兩個方向,別說野豬,就是人都沒法從這里逃離。
北面雖然不是峭壁,但是也很難逾越,當初泥石流就是從這個方位滑坡下來,造成非常嚴重的事故。
安北平估摸著要不是因為這個方向發生了山體滑坡,這采石場的面積還能再擴大一半。
北面滑坡的位置經過十幾年的自然發展,已經長出許多植被,盡管看上去高低不平,卻都是綠意盎然。
安北平目測這片區域也高有十幾米,野豬又不是野山羊,不具備那么高超的攀爬能力,想從這片區域翻越到大山里,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張春陽側頭看了安北平一眼,問道:“北平,你看這個位置拿來做養豬場怎么樣?”
安北平點點頭道:“大致看上去還不錯,但是具體情況還要再去北邊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