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北平覺得很失算,早知道才找到那么幾根,根本不需要帶大黑騾過來,自己一個人就能拿回去。
一個下午,安北平的收獲還沒有小包子大,它好歹還逮住了五只竹鼠。
其實,安北平知道自制竹釣竿,最好的選材時間是冬天。
因為冬天的竹子處于休眠狀態,停止或極少吸收水分,這樣的竹子做魚竿不易生蟲,有很好的恢復性,且很耐用。
至于說為什么他明知這個季節不是最佳時間,他為什么還要來找竹竿?這自然是因為他閑得無聊。
安北平用柴刀將竹枝削趕緊,用一根繩子將三根竹竿捆綁在一起,放在大黑騾背上,他自己手上則提著用另一根繩子捆綁好的五只竹鼠。
回到家里,安北平先將竹鼠宰殺腌制好,等晚上再來個辣椒爆炒竹鼠肉,肯定相當美味。
處理好竹鼠,趁著還有點時間,安北平打算把竹竿初步加工一番,讓它定型成直線。
安北平從庫房里找出一盞煤油燈,這是他小時候家里還沒有通電時,用來晚上照明的用具。
除了煤油燈,庫房里還有半桶沒用完的煤油,一直好好的保存著。
安北平打開煤油桶,倒了一些煤油在煤油燈里,然后又將煤油桶放回原處。
隨后他找了把菜刀,用刀背輕輕敲打竹節,修平節疤,這是為了一會方便校直。
等到三根竹竿初步修整完畢,安北平點燃煤油燈,開始準備烤竹節,讓竹竿變直。
安北平順手拿起一根竹竿,用眼睛瞄了一眼,每個竹節處都不平整。
他那著竹竿,用竹節處放在煤油燈上熏烤,熏烤時不斷轉動和前后移動,這是防止在一個點熏烤過久,導致竹竿烤焦。
安北平邊烤邊用手將竹子扳直,一直等到竹子表面滲出竹油為止。
沒烤一個竹節,他都會拿起來用眼睛瞄一下,看看是否直了,不直就繼續烤,趁著余溫,扳動竹子,然后用浸了鹽水的毛巾擦拭竹竿,讓它冷卻。
這是一個精細活,三根竹竿全部烤直一共花了他一個半小時,平均每根竹竿半個小時。
接下來就是對定型的竹竿做拉直的工作,這一步比起前面來說簡單了很多,就是花費時間很長。
拉直之前,還需要給竹竿通節,安北平找出上次用過的小電鉆,和磨尖頭的鋼筋,將竹節鉆通,然后用鋼筋來回擴大,最后把竹竿內完全銼光滑。
最后,安北平將三根竹竿分別用繩子捆在第一根竹節處吊起來,大竹節朝上,底部吊一塊紅磚做墜物,綁在在靠著墻角的走廊下,這里白天能曬到太陽,等著竹子自然干透就行了。
這個過程一般要三到六個月時間,等著竹竿由綠變黃,由濕變干,由軟變硬,取下來就是一根漂亮的魚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