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球或許在中國不流行,但在日本真的很有市場,可以算是最受歡迎的運動(男性普查中排名第一,女性普查中排名第三,綜合第一)。
它在日本能如此受喜愛有很多原因,比如一度是戰后日本民眾的精神寄托;又比如棒球既是團體運動,又強調一對一對抗。
因為全民喜愛,這也導致了一流的棒球運動員收入都好高,動不動就年薪數億円,頂級的十多億円的也有好幾個。
再加上這項運動職業壽命長,很多人都可以打到四十多歲,賺錢周期長。
在綜合考量了自身天賦和打鬼需求后,牛仁義卻是把棒球當成這輩子的主業。
雖然說就天賦而言,牛仁義入職國安組a科,成為正式的殺鬼組織成員也很有前景。但作為一個心理年齡已三十一的老男孩,他更多的只想安安穩穩的進行自己的第二次人生。
而且,牛仁義覺得他的天賦用在棒球上真的很有前景。
目前牛仁義投球為何能在小小年紀突破150的時速,那都是他的天賦【狂暴】和【投擲專精】在作祟。
天賦【狂暴】使用后可以提高使用者攻擊速度至多30%,這也就代表著牛仁義在投球的時候最快能加快出手速度30%。
天賦【投擲專精】則可以在牛仁義投球時增加5%的暴擊率。
再加上牛仁義的發力法,這么好的天賦,不做王牌投手統治甲子園也不好意思。
只是計劃好雖好,想要一帆風順的達成也不是易事。
穿越來的第一年,牛仁義就碰了釘子!
經過自我實踐,牛仁義發現棒球這項運動固然要求個人主義,但同時也講究用腦子打球,需要合適的隊友。
而兩年前的京都三中別說團隊配合了,用渣來形容都是對“渣”這個詞的貶低。
牛仁義至今猶記兩年前,他半路報道棒球隊要求教練林新一讓他當主力投手發生的事。
為了獲得主力的位置,牛仁義那時采取了日本人最不常用的以下克上上位法。
這種方法風險極大,成功了能迅速獲得他人尊重。失敗了則會成為人喊人打的落水狗!
他采取的方式是和主力投手比賽,雙方各投九個球看各自投出的球被打者擊中的多。
因為牛仁義是挑戰者,所以他先行試投。
為了以下克上,牛仁義那時把升級后可分配的屬性點都加在力量上,如此一來,兩年前的他就可以投出時速130上下的球。
再加上又有天賦技能【狂暴】提升出手速度,結果牛仁義比試時投出的球,打擊區的打者是完全沒反應過來。
接球的鋪手更是被牛仁義的球給打的慘叫一聲直接仰倒。
很顯然,球打在了沒反應過來的捕手身上。
那這種打在捕手身上的球算誰的責任呢,自然是捕手付。
投手把球投飛了,比如太高、太低或太偏,導致捕手沒能成功接到球,這類球稱之為暴投。如果被對方趁機得分,算是投手的自責分,和捕手沒關系。
可如果投手把球投進了好球帶,但捕手沒接住,這就怪不了投手了,這是捕手的責任,這稱為捕逸。
當然,這次失誤也不能全怪捕手。
畢竟這位捕手先前并沒有和牛仁義合練過。而且先前給這位捕手喂球的人真的很渣!
平常這位捕手接的球都是什么球?
時速80——90的球!
這冷不丁的忽然變成120甚至130,他要能吃的消才是怪事。
結果就因為肉眼捕捉不到牛仁義的球。
最后,這場投手對決硬是出現了捕手被牛仁義投怕了,不敢接球的局面。
為了完成對決,無法,最后主教練林新一是親自上陣來做的捕手。
最后的結果是牛仁義完勝,九投九勝,他的隊友沒一人能擊中牛仁義的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