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想而知,皇帝陛下現在又多煩惱,多郁悶。
南陽府的災情奏折都不知道發出多少份了,卻一直猶如泥牛入海,了無音訊。而現在,南陽府的旱災竟然意外解除,要是自己把這封報喜的奏章送上去,滿朝大臣該有多驚訝,皇帝陛下該有多高興。
朝中大臣們驚訝了,皇帝陛下高興了,還怕自己沒機會升官么?
所以南陽知府鐘大人幾乎是一回到后衙,就立刻關上了書房,洋洋灑灑地寫了一大段奏折。奏折里表面上是為空虛道長請功請封的,畢竟空虛道長祈雨成功,救下了南陽府數十萬百姓。實際上卻是將自己在其中的苦勞功勞隱沒在了字里行間。
奏折寫好,鐘大人還自己先檢查了一遍。然后發現對自己的功勞闡述過于隱晦了,怕朝堂諸公以及航地陛下一時沒注意到。所以不得不當場更改。
如此再三,直忙了一晚上,知府大人才將奏折勉強改到滿意。
第二天一大清早,知府大人便迫不及待地將奏折發了出去。然后才心滿意足地帶著對未來的期許,回房間補覺去了。
渾不知他這一封奏折會在朝堂之上引氣多大的爭執,掀起多大的風波。
空虛道長滿意了,知府大人滿意了,士紳們雖然暗地里大叫可惜,但表面上還是得裝出一副滿意的樣子。畢竟自己該得手的東西也得到活即將得到了,再鬧下去也榨不出多少油水了,反而會耽誤了自己的收成。
而百姓們因為災情解除自然是最高興了,大災一去,人心大定,城外的災民帶著希望陸續離去,城內的百姓也終于看到了物價回落的希望,臉上終于有了一些笑臉。
為了這次降雨,周易付出的心血可不少,光被城隍囚禁了一個多月,然后又累死累活的四處尋找適合的云彩,再辛辛苦苦把云彩牽引到南陽,若沒點收獲,說得過去嗎?
空虛道長接著祈雨的東風,再次站了出來,四處給周易宣傳。
你別說,這會兒空虛道長可真是威望高的嚇人了。
不過隨口宣傳了幾句罷了,南陽百姓立刻奉為圭臬。
一時間,南陽的各大宮觀寺廟就立刻紛紛將周易的神像給請了進去。而老百姓受這一場祈雨成功的影響,也認為周易才是真正的好“神仙”,于是紛紛趕到了周易的神像前燒香還愿,磕頭祈福。
周易一時間香火大增,竟然是當初在南京的收獲多了好幾倍。
看來香火之道,小打小鬧是不行的,就得搞大事。一次成功,勝過百次積累。
香火愿力,愿力香火。周易的神道之路既是最簡單的,也是最難的。簡單在只要有源源不斷的人道香火,自然就能高高在上,長生久視。
而難也就難在那源源不斷的人道香火!
周易可不會忘記幾天前,城隍廟被搗亂之時,城隍老爺那一剎那間的狼狽跟驚慌失措。
兔死狐悲,前車之鑒。
周易的香火神道之路剛剛開始,在沒有化身萬千,香火遍布之前都不能停下,而仙道之愿還不知路在何方呢?
神像之中,周易大夢正酣。卻隱隱間聽得外面一陣整齊的腳步聲傳來。心中有些奇怪,于是迷迷糊糊間勉強睜開的眼睛,一眼看去,卻看到自己神殿外面站滿了手持陰兵的鬼卒。
一個身著大紅官袍的文官在一個身著黑甲,頭戴這鬼面具的將軍陪同下來到了周易面前。“周易,你違背天條,私自降雨,擅越神職,多行不法!陰司有令,請你跟我們到地府走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