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場之上,迎來送往既是大家心照不宣地潛規矩,也是為官之道的大學問。
也唯有這些有錢有閑的階級,才能如此賣力地演出那一幕幕山高水長,依依不舍的假戲。
其實,這里大部分人都是打著送別天使跟空虛道長的幌子,實際上來送宣旨太監“程儀”的。
明代雖然有著太監不得干政的鐵牌,士林中人也一個賽一個看不起閹豎。
但私底下的結交從卻來沒有少過。
無論你是權傾朝野的內閣首輔如張居正,清流正人如東林黨,誰不是結交太監,樂此不疲?
能被萬歷皇帝在重重阻力之下,派出來宣旨的太監,自然也是在皇帝心中有些份量的太監了。
這些人,或許不一定會幫你忙,卻能用不經意地兩句話,便能壞了你前程。
而你,或許連怎么丟官罷職的,都不一定清楚。
所以寧得罪君子,莫得罪小人啊!
在文官們看來,太監們便是十足的小人了。
何況,太監們深居內宮,是最了解紫禁城內的風吹草動,也最明白皇帝的心思的。
無論是揣摩圣意以求飛黃騰達,還是如張居正一般里外相通,壓制群僚。
在宮中沒有臂助都是不行的。
南陽城不比在京城,也沒有那么多高風亮節的君子們盯著。自然就不需要那么多避諱了。
借著踐行來送別,拿出一點程儀來跟天使接個善緣,不管將來用不用得著,總不是壞事不是?
宣旨太監得了沉甸甸的賄賂,自然笑顏逐開,一一感謝。倒是空虛道長滿腹心事,對著前來送行的士紳心不在焉,勉強應付。
“真人道法通玄,難道還有什么人間之事可以煩憂么?”一路上,宣旨的太監對空虛道長也算關懷備至,盡力巴結了。
可空虛道長滿腹心事,始終對著宣旨太監不冷不熱。
這眼見著就要到達京城了,宣旨太監便忍不住地。趁著驛站歇息的檔口,連夜來訪了。
說起來去,這位宣旨太監,到了南陽不過幾天,就頗有些被南陽的士紳百姓洗腦的架勢。
在南陽人民一致地吹捧之下,也由此認定了空虛道長,就是一個身懷仙法的得道之人。
不但能呼風喚雨,法力通天。而且能出上天入地,無所不能。
無論是讀過圣賢書的士紳,還是沒讀過圣賢書的老百姓,其實都一樣,總喜歡在捧一個人的時候,對一個人的所有故事進行加工,然后再增添自己的理解,把所有美好都強加給一個人,從而給自己,也給聽自己故事的人塑造一個高大全的形象。
總之,在南陽人民的眼里,空虛道長不但是自己人,而且還是位能祈雨攘災的救命神仙。
既然京城來人了,還不大力吹捧一下?
一個人這么說,兩個人也這么說!
前來宣旨的太監以及屬下一干人等,焉能不對空虛道長既敬且畏。
生怕有了一點點怠慢之處,就怠慢了仙人啊?
作為皇帝的心腹太監,作為一個在深宮里長大的太監。雖然還沒做到幾個宮中大檔的位置,但也不算低了。
太監說起來,無論有多高的位置,無論宮外有人多少攀迎巴結。
本質上都不過皇帝的家奴而已,所以察言觀色,小心伺人,幾乎都成了他們的本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