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沒有必要把握,或者還沒有見到真正利益的時候,他們是不會輕易那自己的小命開玩笑的。
大明養士二百年,仗義死節的事情,只有在發生大事,可以用此博得天下名望,或者關乎生死的時候才會發生。
比如楊慎之于楊廷和的時候。
如今的事情還不夠大,也還沒有吸引的足夠的關注。當利益不夠的時候,如何能輕易地以命相爭?
宮門外的一場叩門事件,就這么輕易地平息了。京城里的百姓談笑之余,也見怪不怪了。
要是哪年,那些清流,生員們沒有鬧上兩場,京城的百姓反而會引以為怪的。
事情看似已了,但不知為什么,當空虛道長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卻猛地一陣心驚肉跳,仿佛真的會有什么大事發生一般。
果然,到了傍晚時分,空虛道長沒有等到皇帝召見的旨意,反而有一位故人來訪了。
這位故人,空虛道長跟他其實不是很熟。
畢竟空虛道長只是一個芝麻小觀的觀主,那里能高攀得上這位南陽府的前任父母官,如今的禮部郎中劉云彩劉大人?
以前,也不過因為公事,遠遠地見過幾面罷了!
只是這位劉大人一見到空虛道長,便一副多年故人相見的樣子,親熱得不得了。
讓原本待人接物還算可以的空虛道長好不尷尬。
茶過五味,一番吹捧加“敘舊”之后,這位劉大人才終于開口說出了自己來意。
“什么,讓貧道拒絕陛下的召見,?”空虛大人聽見了這位劉大人的來意之后,簡直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若是貧道能拒絕,還會道京城來嗎?”空虛道長一臉無奈的解釋道。
“空虛道長道法高深,品性高潔。于南陽府祈雨一事,已是天下咸知。如今道長名滿天下,誰不夸贊。修道之人不是應該摒棄名利,超脫于俗世之外么?何苦為了一點點功名利祿,往這京城的渾水里鉆啊?”劉大人滿以為自己出面,空虛道長回想都不想,立刻給一個面子答應下來的。沒想到,空虛道長竟然毫不猶豫地拒絕了自己的提議,這就讓劉大人有點下不來臺了,盡管勸說依舊,可口氣卻生硬了不少。
說到底,劉大人在南陽府,給空虛道長做了那么久的“父母官”,心里依舊還是保持著往日對空虛道長心理優勢。
官就官,民就是名!
祈雨成功了又怎么樣?
本官在南陽府呆了那么多年,也沒見你這個老道士有何神奇之處啊?
誤打誤撞之下,蒙下了一場雨來。
還真以為自己是得道仙人了啊!
本官不但沒有揭穿于你,還好心前來勸說于你,你竟然膽敢拒絕?
其實談到這里,空虛道長與這位劉大人的談話就差不多已經終結了。
說大地,空虛道長對這位劉大人在南陽任內的所作所為并不滿意,而且兩人也素無交情。
空虛道長雖然只是一個小小道觀的觀主,可還是自詡有著幾分風骨的。
而對面的這位劉大人,兩任六年,除了天高三尺,還有什么?
更何況,空虛道長到了如今,還有退路可走嗎?
哪怕空虛道長比誰都想要不告而別,一走了之。
禮部郎中劉大人不是一個好說客,高高在上的口氣充滿了官員對平民百姓的蔑視。
空虛道長一肚子難言之隱,對著劉大人的一番勸說,哪怕在有心,也是無力。
這場“故友”敘舊,就如此不歡而散了啊!
劉大人拂袖而去,而空虛道長沒有相送,反而一個人坐在房間里,端著茶杯,滿口苦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