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祖傳的天子劍?
自然就是大明太祖朱元璋的那把祖傳寶劍了。
可不是用來賞賜給欽差大臣,以助其威的那種官面樣子貨。
一般來說,這把劍應該就供奉在大明太廟里面的。
二百年香火供奉,兩百年皇家祭祀。
至少大明王朝還在,這柄皇家寶劍,自然就有著朱家龍脈加持。
哪怕如今的大明江山江河日下,可不是還沒完嗎?
天下人心,中原正統自然還在姓朱的手上。
周易便是要借著大明王朝的皇氣,破了這條不知死活的孽龍之邪法。
以大明江山作賭,看看這條孽龍敢不敢毀了這把寶劍。
空虛道長自然不知道周易的打算,而但至少空虛道長還愿意聽從周易的安排。
畢竟,有安排中必沒安排來得好。
至少證明這場祈雨還有機會。
圜丘臺上原本狼狽不堪的空虛道長頓時便打起了精神,跑到了圜丘臺下,對著以為太監耳語了一番。
那名小太監一聽,險些暈倒。
只是事關重大,小太監不得不邁開了步子,向著祈年殿的方向跑去。
不一會兒,萬歷皇帝便傳詔讓空虛道長過去說明一下。
畢竟,太祖的天子劍這會兒還在太廟里呢!豈能是輕易可以拿出來的?
好在這時候,無論是空虛道長,還是萬歷皇帝本人都已經無路可退了。
空虛道長不過進去了一小會兒,一騎快馬便帶著皇帝的旨意匆匆忙忙地跑向了太廟方向。
好在太廟并不遠,不一會兒,一騎飛來,便帶來了大明太祖朱元璋的佩劍然后恭恭敬敬地交到了皇帝手中,然后再由皇帝親手地給了空虛道長。
“如今,劍已請來,道長可是真有把握?”萬歷皇帝一邊把劍遞給了空虛道長,一邊有些不放心地問道。
“祈雨之事,事涉天機。貧道安敢跟陛下妄言?各中情由,請陛下恕貧道還無法細說。待貧道完事之后,再來回奏如何?”空虛道長畢恭畢敬地雙手接過了天子劍,然后一面高高捧起,一面向著萬歷皇帝回答道。
空虛道長說完,便立刻捧著這把代表了大明王朝皇權威嚴的寶劍,登上了圜丘臺,然后把寶劍慎重地擺在了法臺之上。
其實,都不用空虛道長再做什么了。
急不可耐的周易便立刻從云層之上將天子劍一把抓上云端。
就這樣,在無數雙眼睛的注視之下,那把代表了大明太祖,代表了大明皇家的祖傳寶劍,就這么騰空而起,向著天上子飛而去。
這一刻,不知道驚嚇掉了多少下巴,閃瞎了多少人的雙眼。
凡人是看不見周易抓取寶劍的法力痕跡的。
所以,在所有人的認知之中——大明太祖的寶劍就是自己飛上天空的。
自古以來,君權神授,皇帝本身就被認為是秉人間氣運的上天之子。
與其說是人,不若說是神,
一言一語都有老天背書。
不然,圣旨之上,哪來的奉天承運皇帝?
如今,皇家的祖傳寶劍在眾目睽睽之下,自行飛上天空。
這無異于給大明王朝披上了一層神圣的霞光啊!
如此神劍,竟然是大明太祖的寶劍。
這豈不是真正證明了大明王朝是天意所鐘,太祖他老人家是天人轉世?
要不然,人家的寶劍怎么會是一把神器?
自己會飛呢?
寶劍上天,空虛道長不過長長舒了一口氣,然后便只能站在圜丘臺上,兩眼望天,靜靜地等待著結果了。
而圜丘臺下,文武百官無不驚嘆莫名地兩眼望天,久久不能回過神來。
神劍飛天,剎那光影。
就在天子劍消失在云層之中不過片刻之后,原本因為下雨而暫停的雷霆,便再一次“轟隆隆”地響了起來。
這一刻,雷霆似火,已經讓人分不清雷聲的間隔,閃電如網,天地之間交織如錯。
就在所有人都還沒有回過神來的時候,云層之上突然一聲龍吟響徹了天地。
這一刻,天上的烏云也猶如燒開了的大鍋一般!
不但云層涌動如潮,更有著雨落如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