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的生活,悠閑而平靜。
至少對于周易來說是如此。
一轉眼,萬歷四十八年便過去了,周易也漸漸地適應了這一片黃土高坡上的生活。
而對鄉民們來說,生活雖然艱難,但至少還有一份安寧。哪怕是半菜半糧,米糠窩窩頭的日子,至少也還能活得下去。
能活下去,就有希望。
不是么?
經過幾個月的練手,周易也漸漸將塾師這份工作做得似模似樣了。
在這個年代,讀書總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有時候,供養一個讀書人足以讓一個小康之家節衣縮食,過得猶如貧下中農了。
沒辦法,這個年代的筆墨紙硯是真的很貴。
而書本什么的就更貴了。
古代的老百姓敬畏有文字的紙張,可謂惜紙如金。
在周易看來,那里是什么對文化的敬畏。壓根就是這東西本身,就很昂貴好不好?
周易第一天上課,就發現八個學生里面有七個空著手來著。
周易一問之下,長嘆了一口氣,也不好多加苛責了。
畢竟,這年頭,地里的收成越來越不好,有一年沒一年的,能一家大小活下來就很不容易了。
能舍得拿得出銀子到縣城去買書的人家,那就更少了。
周易沒辦法,索性就自己做了一個黑板,然后讓他們對著黑板上的字念書了。
至于寫字?
嗯!讓他們回去,找他們老爹老娘給他們做個木框框,然后倒上沙子,削根直直地木棍當毛筆,在沙子上寫字算了。
反正這幾家人,除了地主小老爺家的,其余的幾家,本就是沒指望自家兒子能進學的。
無非就是指望著自家孩子能多認識幾個字,以后能當個賬房,掌柜什么的,就足夠光宗耀祖了。
只是沒想到,周易這么一做,在村里的反響大好。
畢竟,老師沒有因為學生家里貧窮而歧視,反而主動幫忙想起了辦法。
這可比那些之乎者也,眼睛長在天上的本地讀書人強多了。
原本,那幾家沒買書本的,還提心吊膽地害怕周易趕人的。好在周易不但沒趕人,反而幫自家娃娃想出了這么一個辦法,心中對著周易更是感激得不得了。
從此以后,周易便時不時地能收到一些果子,以及鮮魚,野兔,蔬菜之類東西了。
畢竟,附近有山,果子是不要錢的。但哪怕不要錢,也得讓人上山去摘的。
平日里就靠著野果子當小孩子們唯一的零嘴了。
而且,若不嫌辛苦,跑到幾十里外的府城里,也總是能換到一些錢的。
而鮮魚就跟難得了。
天寒地凍的,要去河里撈魚,還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啊!
翻過了年,周易的小私塾里的學生從八個增長到了二十幾個,也不全是李家村的,附近也就幾戶富戶也將自家兒子送了過來。
主要是這一段時間來,周易的名氣開始擴散了。有賴于李家村鄉民們不遺余力地吹捧,周易想要不出名也難啊!
古代讀書人少,不僅僅是因為窮,更是因為沒有讀書的基礎條件。
能有私塾的地方,相對而言都是比較富裕的地方。比如江南,或者附近出了大官的地方。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云騰致雨,露結為霜。金生麗水,玉出昆岡。海咸河淡,鱗潛羽翔。。。。”正月十八,周易的小私塾再次開張了,一時間小小的私塾里,讀書之聲朗朗,聽得周圍路過的村民連連點頭。
俺們村里,也終于有了一絲文氣了啊!
“李茂,你給我站起來!”課堂之上,突然傳出來了一聲響亮的“啪”聲,那是周易在用戒尺敲桌子。
“這就是你的寒假作業?”周易從書桌上拿起了一張白紙來,白紙之上不但沒有周易布置的作業,反而畫上了不少貓貓狗狗之類的東西。
嗯!很抽象的那種,很有后世老畢的風采。
周易不是一個冬烘先生,并不覺得一個小孩子有“藝術愛好”是什么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