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壞蛋其實比老實人更有價值。
特別是在海外那種非吾族類,其心必異的蠻荒之地。。
當然,這種不正確的話,周易是絕不會說出來的。
周易出了詔獄之后,便將自己的想法跟空虛道長說起了。
一個熟悉民間宗教組織,一個極為善于蠱惑人心的惡棍無疑是一個攪動海外風云的任選。
白蓮教造反,那真的是經驗剛剛的。
失敗的經驗也是經驗啊!
周易沒打算讓白蓮教能成功。
也只有東南亞發生動亂,大明皇帝陛下才有借口插入其中。打著維護藩國,履行宗主國義務跟權利的旗幟,雖然對于那幫子保守的文官沒有卵用,但至少有一個“光明正大”的借口。
當然,周易還有一個永遠不會說出來的想法。
大明需要空間,卻不需要當地的土著。
臥側之榻,豈容他人酣睡。
不讓海外的土著狠狠地動亂一番,減少當地人口跟阻力,大明如何有可能把原住民趕出去,然后讓大明的百姓來繼承一切?
騰籠換鳥,才是王道。
要是容忍了土著,那那塊土地算是中國人的還是土著的?
如果可能,周易寧愿大明的海外領地成為美利堅,成為加拿大,澳大利亞。也不會愿意他們成為南美洲的。
因為,哪怕美國跟英國之間最敵視的時候,英國人依舊還是可以自由移民美國的。
無論打生打死,那都是否認的白人地盤。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也并不是只有中國人才有的觀點。
要不然,哪來的排華法案?
當然,如果是某些認賊作父,數典忘宗到祖宗都可以不要,拼命嚷嚷著去中國化的垃圾,是就絕對不應該存在這個世界之上的。
說起來,比起王朝政權什么的,周易更認同民族跟文化的傳承。
大明只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王朝而已,沒有了明朝,還有漢唐。
但中國卻永遠都是中國。
彼此,還是有著不一樣的概念的。
唐元子的事情,自有空虛道長去跟皇帝談。周易出了詔獄之后,就直接回去了。
因為空虛道長還要回南陽一趟,再去東北之前,是必須再見周易一面的。
到時候,周易自然就會幫他改頭換面,并盡可能地給予一些幫助的。
周易還沒走進家門,便看見自己家的大門口來著一個洋人,正在大門口外徘徊,后面竟然還跟著兩個黑人仆從。
那個洋人,不正是何塞是誰?
這么快就從蠔境回來啦?
“哦!上帝啊!周,你總算回來啦!”何塞一見到周易,立刻便猶如見到了親人一般,立刻飛奔著撲了過來,然后還不忘委屈地投訴了周易家的門房一遍道:“周,你家的仆人竟然不讓我進門!”
“呃!”周易本性內斂,實在是受不了洋人的熱情的,況且,這個年代的洋人貌似都不怎么洗澡的。
嗯!到了東亞的洋人或許會好點,或許是入鄉隨俗,更或許是東方的見聞改變了歐洲那種不洗澡可以防止疾病的可笑觀點。
但這不代表他們就真的一點體味都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