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事嗎?”
“大小姐來了,要找你。”
耿環環一愣,她找我做什么?
“哦了,告訴她我一會過去。”
耿環環把對講機別到腰間。
她并不知道王曉爽與冬冬的關系,王氏家族為王曉爽常年包下房間,即便王曉爽不來,正常付出租金,但這個包房不能有人。
上次王曉輝來到這個包房,是酒店默認的,因為都是王家人,換個外人這個包房不可能開放。
很可笑的是王曉輝不知道這是王家為妹妹常年包的房間。
王家最缺少的是溝通,各個玩各的,互不干涉,互補問津。
王老大知道孩子們都在上學,缺啥少啥即付款,不缺錢,但他都不知道兩個孩子分別在哪個學校,更別提學什么專業了。
只要孩子不惹事,王老大就不操心,愛干什么干什么,喜歡啥干啥,有錢,怕什么?他們不消費賺錢何用?
每年兩個孩子的消費都是天文數字。
王老大的思維就是當你感到消費吃力了,那就說明你賺的少。
老婆提醒過很多次,要攢錢攢錢,王老大就說錢是賺的不是攢的。
仔細分析王老大的思維并不是沒道理,假如老老實實的工薪族,一個月平均七千。
除去生活費、人情來往、感冒發燒……一年下來能攢多少錢呢?不可能一年攢七萬吧。
即便一年攢七萬,對于賺錢的富人來說不夠人家一瓶酒貴。
細分析就知道誰對誰錯。
只有賺到錢才能攢到錢,只靠攢錢很難富裕,但絕對餓不著。
不提倡揮霍,節約是美德。
但王老大家兩個“敗家子”只有揮霍,不懂什么是節約,也沒接觸過節約。
我花的都是需要,不需要我也不花,是呀,沒錯,并沒“浪費”。但他們沒考慮“需要”是什么?為了顯擺自己有錢一瓶酒幾十萬也敢下手,確實是自己需要,為了包房一年四季去不去都得消費,確實是需要……
兩孩子的思維已經被王家灌輸成了畸形消費。
說白了就是浪費,敗家子。
耿環環來到包房敲門。
“請進!”
包房最中間坐著王曉爽,旁邊是她的同學,耿環環見過其中幾個。
“大小姐您好!”
耿環環問好道。
“大美女好,來坐會。”
王曉爽高興的說。
“哎呀,坐不可能,你知道酒店很忙,大小姐有事就直說,大小姐的事就是酒店的事。”
耿環環高興的回答道。
“大美女,不叫你喝酒,就坐會,來!來!”
王曉爽沒有理耿環環的解釋。
對講機為何不響?趕緊叫我,耿環環想道,可對講機就像“死了”一樣。
耿環環很無奈,她只好坐到王曉爽的旁邊。
“大小姐,也就你,否則我會挨罰的。”
耿環環微笑的說。
旁邊的同學們都在看著她兩。
“你知道嗎?我是來感謝你的。”
王曉爽說。
耿環環一愣,她奇怪的看著王曉爽。
“上次是你叫我認識冬冬,特別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