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惟屬于有才華而又很幸運的那一類插畫師,年紀輕輕就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
他的作品風格總是劍走偏鋒,常常是壓抑、絕望,窒息般的痛,卻又能從其中感受到生命迸發一樣頑強的力量。
正是這種感覺吸引了很多人關注他,關注他的作品和他的工作室,以及工作室里的其他畫師。
生日那天,方霏收到了一個匿名寄出的快遞。里面只有一本小說,她莫名其妙地把它拿出來。
她的目光落在了封面上。
封面畫了一個蒼白消瘦的孩子,站在一片黯淡的微光里,神情漠然而冷淡,只有一雙眼睛閃爍著迷離的光華,傳遞出無法言喻的深切痛苦,和更深處想要出來卻出不來的希望。
他像一個幽靈一樣沒有影子,而身后的光越來越模糊,盡頭似乎是有淡淡色彩的人間,等著他回過頭去。
方霏長久地注視著那雙眼睛,它們就像一對釘子戳在了她心里。她忽然對畫出這雙眼睛的人充滿了仰慕,于是她翻開書,知道了繪制封面的插畫師:范惟。
她快速打開電腦,懷著激動的欣喜,搜索插畫師范惟。她驚訝而欽佩地發現他只有二十二歲,但早已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還拿到過許多知名獎項。
而且,他是本市人,大學就讀于這座城市著名的美院,工作室也開在這里。他從小喜歡畫畫,畫齡十七年。由于家庭條件不錯,得到了很好的培養,也有一定的創業資本。
但他的成就大部分原因還是他的刻苦努力和不懈堅持,他以一顆熱愛畫畫的心,付出了無數心血,才換來了今天的成就。
方霏讀完這些資料,專注地琢磨著這個人。她的目光不經意間一轉,整個人忽然一呆。
剛才她沒有注意他寥寥無幾的幾張簡單照片,而是只顧著去了解他的人。
當他無意識地把目光掃過旁邊他的照片的一剎那,才突然發現,他是多么美啊。
這張臉,不能用一般意義上的帥氣來形容。那種干凈的、仿若遺世獨立般的氣質,只能說是絕美。
他沒有明星那種精致容顏,不是校草那種青春洋溢,還不是其他帥的類型。
一張普通的、平凡的年輕男生的臉,五官輕柔的弧度沒有多少神韻,卻逸散著獨具的安然幽靜、不問是非的氣息。
他本人也有一雙攝人心魄的眼睛。不同于方霏以為會看到的和封面上一樣痛苦迷茫,他的眸光沒有波瀾起伏,如同一湖清水,純凈無暇,澄可鑒底。
這張臉既有未受世間污濁的潔凈,又有看破塵世而不陷其中的把持,好比一個初生的孩子和一個隱居的老人的中和,多么奇妙的結合。
這兩種干凈不同,一種是初心,一種是走過了生命的初心。
方霏對這個人充滿了好奇。一個年輕人,如此復雜難懂,又如此簡單不加掩飾。他,到底會是什么樣的一個人?
與此同時,一種迥然不同的感覺在她心里升騰起來。
她在社交平臺上關注了范惟,也關注了他的月亮工作室。于是這個晚上,她就一直在翻看那些奇跡般的作品,不時在心里發出一聲驚喜的贊嘆。
她發現月亮工作室里都是寶藏。其中很多風格各異的畫師作品都不同程度地撼動了她的心。
其中大學剛剛畢業的實習生林悟,擅長溫柔治愈的風格,她發布在平臺上的作品,很多被用作壁紙、頭像和背景圖。
方霏也從中選了一張,是她經常點題而畫的月亮,這張是淺黃色的圓月,上面隱隱約約能看出一只微笑的眼眸,柔光流轉,是同樣擅長畫眼睛的范惟畫不出的溫暖。
但方霏還是最關注范惟。他的畫給帶來的震撼是直擊靈魂的,他的臉也是緊緊地揪住了她的心。
這種感覺不是簡單的崇拜和喜愛,它是那么不可捉摸,無從把握,解釋不清,參透不明,她不知道那是什么,可不可以理解為愛,但她寧愿這不是愛。
畢竟這么多年了,她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懂得過什么是愛。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那么久,只有一顆孤獨的心,和一個寂寞的靈魂,沒得到過愛,沒觸碰過愛,又如何去弄清楚這種離她那么遙遠的東西呢。
她也想不到,本以為自己可能會這樣過一輩子,卻忽然在心里產生了這樣一種感覺,像有些小說里描寫的一樣,深切,快樂,痛苦,揪心。
窗外的雨簾在風中掀起白色的煙霧,朦朦朧朧地可以看見遠方濕透的街道,燈光昏黃,行人撐著雨傘躲避著車輛建起來的泥水,雷鳴聲與風聲蓋過了其他喧囂。
往常方霏最害怕的雷雨天氣加上獨自一人的夜晚,此刻卻不能再占據她的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