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李固卻知
(本章未完,請翻頁)
道這根本就是江湖上的虛假傳言。錕铻刀法之所以自侯君昇之后,便日漸沒落,并不是因為侯君昇撕掉了最后的三頁紙,而是因為江湖上流傳的那本刀法原本就是殘缺的。
江湖上的這本刀譜乃是侯君昇的徒弟偷出來的。
錕铻刀法想來是一脈相傳,侯君昇的師父也只收了他一個徒弟。原本侯君昇同樣也只收了一個徒弟,但是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侯君昇遇到了一個孤兒。他一是見這個孤兒十分的可憐,年紀小小的便開始要飯,另一方面他卻發現這個孤兒的骨骼驚奇,是一個練武的好材料。
侯君昇便將他收在了自己的身邊。
一開始的時候,侯君昇并沒有將他收做徒弟,但是后來他實在愛才心重,便將這個孤兒收為了徒弟。這邊引起了他的大徒弟的不滿,又加之侯君昇對這個孤兒關愛有加,使得大徒弟以為侯君昇準備將錕铻刀法傳給這個孤兒。
他心中不忿,于是便在一個暗夜,偷偷的潛入侯君昇的房間,將這套錕铻刀法的刀譜給偷了出去。
然而他沒有想到的卻是這本刀譜并不全。他偷走的這本刀譜乃是一個手抄本,而且是侯君昇的手抄本。其實侯君昇已經打算改變錕铻刀法的傳承方式,準備將錕铻刀法同時傳給這兩個徒弟,但在他抄完錕铻刀法的刀譜之前,卻發生了這樣的事情。
侯君昇的心情十分的糟糕,他一怒之下,便帶著這個孤兒遠赴西北大漠,便再也沒有回到中原武林。
而他的大徒弟后來才發現自己偷走的刀譜竟然缺少了最重要的三頁,這讓他感到十分的悲痛,他的錕铻刀法便永遠練不成。
在侯君昇消失二十年后,這個大徒弟便在江湖上傳播關于侯君昇撕掉錕铻刀法刀譜最后三頁紙的流言。
錕铻刀法便在江湖上逐漸成為了一個普通的刀法,他曾經的聲名也變逐漸式微。
雖然侯君昇的大徒弟也改變了錕铻刀法一脈相傳的傳統,并創建了一個所謂的錕铻派,但是這個門派卻遠在益州邊陲,而且也沒有多少弟子。
因為沒有人會相信殘缺不全的刀譜,能夠練成怎樣的高深武功。
李固在馬瑞堂出手的第一瞬間,便知道他使得乃是錕铻刀法。李固面露微笑,將身一側,便將馬瑞堂的這一刀給閃了過去。
馬瑞堂見自己一刀不中,便再度揮刀欺上。錕铻刀法講究的是刀法凌厲,出刀迅速,可謂是江湖上最講究速度的刀法之一。每次出刀都帶著風響,令人難以防守。
雖然馬瑞堂的出招十分的快速,但是在李固的面前,卻并沒有什么稀奇的。酒癡老人的武功雖然并沒有李固那樣高明,但是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他也也能夠看得出馬瑞堂的武功跟李固有著很大的差距。
但是令酒癡老人不解的卻是,李固似乎并沒有任何還手的打算,而只是不斷地額躲閃著馬瑞堂的攻擊。
按理說,李固應該能夠很輕松的就將馬瑞堂擊敗,但是李固卻一直沒有這樣做。
他一直面帶微笑,看著不斷揮刀的馬瑞堂,一直到馬瑞堂的招式用盡。馬瑞堂再度使出了錕铻刀法的第一招。
李固此時終于知道馬瑞堂所練的也不過是殘缺的錕铻刀法。而他一直只是躲閃,便是為了驗證馬瑞堂
(本章未完,請翻頁)
的錕铻刀法是不是傳承自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