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順軍所到之處,各地地主和官紳勢力,逐漸接受大順統治,并且效忠于李自成,如果真繼續延續之前誅殺明朝宗室和地方官宦政策,會不會使得地方勢力拋棄大順呢?
李自成崛起于荒野,當然知道大明皇權真空地帶,就是在廣大鄉村,這些地方被地方宗族把控,縉紳實力非常龐大,如果將他們逼反,之前取得軍事成就會大大折扣。
可是大順軍受降大量明軍,還有各地駐軍,有數十萬大軍,他們都需要軍餉,沒有軍餉,已投降的明軍會再一次反叛,之前老大順軍也會失去約束,成為不聽使喚的軍閥。
“宗敏,我們已經把大明推翻,不能再和以前那樣沒有規矩,你是權將軍,要帶好頭。”
這時的李自成腦子還很清醒,劉宗敏見他沒有同意,也就不好說什么,帶著部下繼續在城內受降。
李自成等他走后,來到宮殿,召集投降明朝文武大臣,好言安撫他們,但是有一些人卻不在他安撫范圍之內,比如崇禎內閣首輔大臣魏德藻,厚顏無恥的樣子讓李自成心生厭惡,狠狠貶斥魏德藻一番。
魏德藻羞愧的無地自容,一些平日堅決剿匪的文武大臣,也都被李自成下令斬殺,但是大多數中低級文武大臣,還是留下來為新朝效力。
在紫荊城內,明軍殘余逐漸被消滅,至少在明面上已經沒有反抗勢力,劉宗敏部隊在京城內橫沖直撞,投降明軍也開始接受改編,從大明旗幟轉隸為大順旗幟,沒有絲毫的別扭,京城三大營火器營被改造成老牌槍營,錦衣衛等其他投降軍隊,都開始接受大順軍領導,對他們而言,就是換一個皇帝,換一個地方領軍餉這么簡單。
......
聆敬陽等三人跟著張順來帶中軍大營,中軍進入北京以后,受降數萬明軍正規軍,其中一些老幼病殘被遣散回家,剩下兩萬身強體壯者,都被吸收到中軍。
張順本想遣散崇禎和王承恩兩個弱不禁風的人,可后來想想,他麾下士兵滿打滿算也就七十余人,仍舊沒有滿編,反正在京城有吃有喝,不怕多養兩個廢物。
倒是聆敬陽,跟著他回到軍營途中,和張順介紹自己,張順從他口中知道聆敬陽名字和籍貫,其他的他不關心。
他當著所有部下,宣布聆敬陽為第五哨哨總,然后把第五哨士兵都叫過來,讓他們一一給聆敬陽問好。
就這樣,聆敬陽成為大順軍中軍哨總,在大順軍軍隊擔任最低級軍官,聆敬陽走馬上任,第一件事情是下令解散部下,讓部下回去休息,因為他不想領著崇禎和王承恩兩人在軍營里面晃悠,要是被大明降兵認出來,縱他有十八般武藝,也不能突出大順軍大營。
聆敬陽又想到一件事情,不久后,一片石之戰即將爆發,大順軍在這一戰中,損失很多精銳部隊,要是能夠跟著大順軍前鋒軍前往山海關,參加一片石之戰,豈不是可以讓城內大順軍吃癟,找不到崇禎?
(本章未完,請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