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恩和聆敬陽往回走,聆敬陽和王承恩說道:“王恩,是我疏忽,請莫往心里去。”
“聆哨總,你這硬功夫了得,箭術也是百步穿楊,可否告訴老奴,你之前是在哪一衛?”
原來他認為聆敬陽是京城哪一只禁軍部隊將領,但是京城禁軍數量太多,他又不認識每一個中低級將領,于是問聆敬陽是哪一支部隊,為什么要救他和陛下?
聆敬陽沒有說話,王承恩又問他:“你把我和陛下獻給李賊,有黃金萬兩,豈不美哉?”
聆敬陽突然停下腳步,回過頭來看著王承恩眼睛,說道:“大明朝是該死了,可不能現在死,現在死的也不是時候。”
王承恩不太明白聆敬陽意思,繼續問道:“大明朝沒有死,在江南還有甲兵百萬,怎么輕言死呢?”
“大明在江南還有雄兵百萬,那為什么陛下和你都要上吊呢?要不是我,你兩尸體已被人抬到李自成面前,被人當成戰利品炫耀。”
王承恩臉紅的和猴子屁股一樣,他一直不贊成陛下死守京城,應該早日南渡應天府,陸路不通,就走海路,可是陛下臉皮薄,又不好意思和大臣開口,大臣也因為陳新甲這件事情(陳新甲奉崇禎之命,秘密與后金議和,泄密,被殺。)很多大臣不再和陛下同心同德,崇禎走也不是,離開也不是,就一直耗著,直到李自成大軍攻入京城。
他不想窩囊沉沒京城,和聆敬陽說道:“那你想帶我們去哪里?”
聆敬陽其實也沒有底,他和王承恩說道:“我也不知道,走一步看一步,當務之急是離開京城,和大順軍去山海關,或許還有條活路?”
王承恩眼睛一亮,他立馬想到大明朝在山海關還有一只軍隊,那就是吳三桂帶領關寧軍,如果和陛下一起趕到山海關,振臂一呼,關寧鐵騎很大可能會繼續效忠當,他可以勸說關寧軍軍頭擁簇陛下復位,這樣一來,大明朝反而有一線生機。
“你是說去山海關和吳三桂匯合,陛下以數萬關寧軍為后盾,在李賊和建奴之中搖擺?”
聆敬陽倒是沒有想到這點,他一直以后是眼光來看待問題,卻并沒有想到,如果真把崇禎帶到山海關,和關寧軍匯合,將會帶來不一樣的歷史走向。
他的潛意識,還是以歷史走向為基調,以為吳三桂一定會投降多爾袞,李自成也一定會被關寧軍和八旗軍擊敗,可現在不一樣,他要是把崇禎帶到山海關,吳三桂就算是有天大的膽子,也不敢在大順軍和八旗軍中間弒君,這樣一來,他不管是投降哪一邊,最后都會被背后的主子,當替罪羊殺掉,用來收買天下人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