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過決定立即趕往中營,將建奴入關消息告訴陛下,聆敬陽等人雖舟車勞頓,戰馬也累得直喘氣,卻還是愿意繼續趕往中軍,將這個消息告訴李自成,李過讓張能等人給聆敬陽換上更好戰馬,和他一起趕往中軍。
聆敬陽滿是歡喜,可以盡快把這個消息告訴李自成,可部下之中也有人不樂意,不想去,也不敢去。
朱由檢混在騎兵中,和王承恩看了一眼,李自成攻破京城以后,有很多文武大臣投降,此時有很多降兵降將降臣和李自成一起出征山海關,這些人中有人認識他,要是在李自成的中軍大營,被這些人認出來,豈不是把脖子給李自成砍嗎?
聆敬陽顯然意識到朱由檢害怕去中軍,和老饅頭說道:“你帶一半人在后面跟著,要是我們沒有回來,你們就撤回去。”
老饅頭很想和聆敬陽一起面見圣上,可聽聆敬陽這么一說,讀書人腦海中立馬閃現出伴君如伴虎畫面,覺得聆敬陽說的很有道理。
聆敬陽只帶著李如風,董大器,全鐵風等將士和李過一起趕往中軍,其他騎兵就和后營一起行動,為了保密,聆敬陽特意和李過說起兩軍將士不要有任何接觸。
李過也深以為然,下令全軍和聆敬陽部騎兵保持距離,免得建奴入關引起軍心大亂和軍中恐慌,在他沒有回來這段時間,后營將士不許和聆敬陽部騎兵搭訕,有擅自搭訕者,斬立決。
軍令下達以后,后營將士頓時和老饅頭等人拉開距離,朱由檢和王承恩兩人默默摸著火銃,要是被大順軍將士認出來,就用火銃了解性命。
而后營將士整齊劃一保持距離,讓朱由檢心生感慨,大順軍上下一條心,不像大明官軍,早就是混亂不堪,要是他也有這么一只強大軍隊,大明朝或許還能活下去。
朱由檢和后營將士一起行動,在前面策馬狂奔的李過,聆敬陽等將士,恨不得飛到李自成面前,告訴他建奴已入關,請陛下速做定奪。
聆敬陽在內心深處其實并不希望山海關大戰爆發,就算是李自成重視建奴入關,以大順軍在山海關兵力,仍舊敵不過關寧軍和清軍。
與其這樣,還不如撤回去,收縮兵力,守住山西,山西,河南,湖廣和北直隸部分地區。
這樣一來,清軍入關以后,就算是南明那群內斗精華,采取聯虜平寇錯誤戰略,也能夠確保大順軍不至于一潰千里,被清軍從北直隸打到湖廣,幾乎是一路被追著打。
距離中軍越來越近,聆敬陽終于有機會見到李自成,這個屢戰屢敗,又數次雄起的傳奇人物,帶著一群義軍結束大明在長江以北統治。
聆敬陽從后營到中軍道路上,看見大順軍將士裝備,精氣神和其他部隊不一樣,這就是李自成嫡系部隊,每一個人臉上斗洋溢著霸氣和自信,在他們看來吳三桂和關寧軍虛有其名,大順軍雷霆萬擊,可將其徹底消滅。
當天下午,大順軍主力距離山海關非常近
(本章未完,請翻頁)
了,聆敬陽和李過終于追上中軍,中軍權將軍劉宗敏領著親兵在開路,部將告訴他后營制將軍李過不知什么事情,突然趕到中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