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道力和哥哥李道威闖南走北多年,見多識廣,和張羅輔說道:“張掌旗,這些人走了就走了,不必傷心。”
張羅輔用手摸了摸腦門。
“我可不傷心,就是覺得這些人這兒有問題。”
“他們不過是覺得跟著我們大順軍沒有前途,或許投奔其他勢力,會有更好前程吧?”
雖然張羅輔心向大明,可這些人投降其他勢力,不是變相削弱石營力量嗎,他和部下下令,從即日起,再有不辭而別者,亂刀砍死,尤其是關寧軍將士和家屬,雖然沒有戰斗力,卻都是很好地勞動力,為大軍后勤提供很大幫助,因為和建奴是死敵,他們不會回去投降建奴,但很有可能投向其他各
(本章未完,請翻頁)
地明軍,所以張羅輔召集其他將領,一定不能讓這些家屬離去。
這個命令讓朱由檢和王承恩覺得有點意思,這個大明武狀元,可是大明武力最頂尖的那一群人,在保定城也和大順軍血戰不退,可不知咋回事,被聆敬陽一頓忽悠,此時也幫著大順軍,兩人看不明白,卻還是把張羅輔命令傳達到每一個將士。
大部隊繼續往西前進,第三天傍晚,李如風部下終于趕到大部隊,和張羅輔,李道力等人傳達聆敬陽最新軍令,大部隊放慢速度,等各部兵馬集結以后,一起往三營屯撤退。
張羅輔和李道力等商議,決定在這里等待聆敬陽等將士,大部隊在長城山麓下宿營,聆敬陽等將士快馬加鞭,終于在第五天早上趕來,眾人分別沒幾天,卻覺得像是過了很久一樣,聆敬陽回來以后,眾將領紛紛來和他匯報本部兵馬情況。
聆敬陽很滿意隊伍沒有散架,雖然跑了一些士兵和家屬,但是主體框架還在,而他這一次隊伍也補充白璐水等數十個右營將士,還有數十個俘虜,這些俘虜大多是明八旗和蒙八旗,被騎兵營一路鞭打,很多人到達營地以后,就差一口氣就要死去。
聆敬陽和老饅頭說道:“讓俘虜歇息,等到了山西,讓這些俘虜走在隊伍最前面,讓山西各部兵馬領略我軍兵鋒。”
石營所有將領,只有李如風沒有驚訝,其他將領聽到這話以后,臉上表情很詫異,萬里云更是忙問道:“聆都尉,咱們不是去三營屯嗎,怎么又要去山西?”
萬里云等將領并不知道姜瓖等山西明軍,會在不久后會叛順降清,還讓唐通等投降大順軍的明軍,也再一次反叛,成為清軍綠營兵。
幾乎所有將領都不贊同把部隊拉倒山西,朱由檢和王承恩兩人也瞇著眼睛,他倆無所謂去哪,整個北方都是建奴和大順軍交戰戰場,他們這只小部隊想去江南,還沒有到長江邊,就被其他勢力收編或剿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