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
(本章未完,請翻頁)
清軍本部兵馬只有六百余人,還有一千多青壯,人數雖然多,但青壯是來湊人頭,導致沙泰沒有實力包圍遷安城,只是在遷安城南門駐扎重兵,其他各門只有少數清軍在城外駐守。
聆敬陽在城內等待一個時辰,見清軍在城外安營扎寨,意識到清軍可能意識城內有伏兵,雖然他令各部繼續潛伏,但是這樣對石營并不利,他要想辦法打破清軍戰術企圖。
想了一會,召來董大器,讓他騎上快馬沖出去,給城外李如風,萬里云送去突襲盧龍城軍令,兩部不需攻下盧龍城,但聲勢一定要大,大到讓遷安城清軍不得不撤回去支援盧龍城。
董大器騎術也很了得,飛快騎上戰馬,準備出城,聆敬陽讓他小心一點,在出城前,特意用布條把馬蹄裹住,以免被清軍聽到聲響,又讓士兵悄悄把北門打開,董大器猛地一怕馬屁股,戰馬往北方飛馳而去。
城外清軍騎兵絕非廢物,他們很快就看到董大器飛奔身影,用弓箭射擊董大器,董大器趴在馬背,躲避清軍射擊,戰馬往前沖出兩里地,仍舊沒有甩掉追兵,在董大器后面,至少有十多個清軍騎兵死死跟著。
董大器不怕死,可他害怕沒有把軍令傳達,就被清軍殺死,胯下戰馬也開始乏力,清軍逐漸追上來,最近清軍騎兵距離他只有十多米,清軍長槍快要夠近董大器,董大器被迫應戰,一應戰速度就更慢了。
突然,一陣急促馬蹄聲響起,是騎兵營突然而至,百余名石營騎馬挺著長槍,從清軍騎兵中穿過,石營騎兵穿過以后,調轉馬頭,十多個清軍渾身窟窿躺在地上,只有數人沒有被殺死,他們趕緊往南邊撤退,企圖撤回到清軍軍營。
黑暗中,又有一陣密集箭鏃射出,是萬里云帶著部下用弓箭覆蓋清軍位置,剩下幾個清軍騎兵中箭而死。
消滅所有清軍騎兵后,李如風和萬里云來到董大器面前,問他咋不在在城內埋伏,出城做啥?
董大器連忙給他倆送來聆都尉最新軍令,兩部兵馬迅速佯攻盧龍城,迫使遷安城下清軍撤回去。
清軍撤退之際,石營將會發動突襲,騎兵營和萬都尉兩部兵馬放棄佯攻,立即撤回來,和主力部隊夾擊進攻遷安城的清軍。
李如風和萬里云接到命令以后,立即往盧龍城殺去,因為李如風部是騎兵,速度快,可以做到突襲,但是萬里云基本上是步軍,速度跟上,就算是跟上騎兵隊伍,趕到遷安城,也沒有體力參加戰斗,更沒有余力殺回來夾擊沙泰部清軍。
萬里云非常聰明之人,和李如風建議,騎兵營在盧龍城城下呼嘯佯攻,他帶領部下在盧龍城和遷安城中間埋伏,如果遷安城清軍回援,就在半路上騷擾清軍,分散慶軍兵力,給主力部隊集中優勢兵力殲滅部分清軍。
李如風和他比劃一個同意手勢,帶上騎兵營往盧龍城殺去,每一個騎兵手中都舉著一到兩個火把,嗷嗷叫著沖向盧龍城。
一百多個火把在夜空中格外顯眼,沙泰睡的正香,突然又部將闖進來,驚得他拔出佩刀,差點把部下砍了。
部將告訴他,有一群大順軍騎兵往盧龍城方向殺去,沙泰頓時清醒,立即下令全軍將士起營,然后召集軍中將領,和眾將領決定是回援盧龍城,還是在這里繼續等待到明天早上,全軍入駐遷安城,再回去回援盧龍城。
三等侍衛能賴是清軍二把手,他請求他帶領部分兵馬殺入遷安城,其他兵馬速速回援盧龍城,畢竟盧龍城城內有大量軍事物資,這些物資也都需要送到前線,支援攝政王主力部隊。
沙泰搖搖頭,他以為這是大順軍疑兵,目的就是調動他的部隊,在全軍啟程回援之際,也是防守最薄弱的時候,大順軍選擇在這個時候突襲,清軍將會被殺得血流成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