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齊大軍距離遷安城距離,和石營距離遷安城距離差不多,趙敢等人從遷安城趕回石營大部隊,立即把遷安城附近有清軍活動的消息,告訴聆敬陽和其他將領。
聆敬陽不相信遷安城附近有清軍,但也沒有全盤否定,石營其他將領也都是半信半疑,遷安城東面突然出現一只清軍大部隊。
聆敬陽沒有急于下結論,讓部隊繼續往遷安城前進,直到李如風策馬趕回來,和他匯報在遷安城東面有大量清軍出沒,聆敬陽才下令停止前進。
李如風在遷安城東邊發現清軍大部隊,就立即撤回來,王洪問他為什么不進一步刺探清軍,李如風敲了他一個腦瓜崩,罵王洪沒腦子。
騎兵營有戰馬相助,可以從清軍包圍中沖出去,可石營大部隊大多是步軍,還有一千多百姓,要是被清軍追擊,將會血染千里,被殺的一個不留。
所以他急忙領著騎兵營回來,聆敬陽聽取他的回報以后,倒吸一口冷氣,此時再去遷安城并不明智,聆敬陽問李如風,清軍距離遷安城還有多遠?
李如風估算一下,還有半個時辰,石營距離遷安城也只有半個時辰,不敢想象,石營和清軍在遷安城下爆發遭遇戰,剛恢復實力的石營,將會在清軍進攻下血流成河。
萬里云點子多,他和聆敬陽說起石營人多,行動不便,不如扔掉輜重,全力向西北方向撤退,或許可以甩掉清軍。
聆敬陽不認同萬里云建議,扔掉輜重和部分速度慢的百姓,不見得可以甩掉清軍,張羅輔在之前戰斗中沒有多少表現出彩的地方,但這一次他卻站出來,和聆敬陽請命,愿意領本部兵馬,擔任斷后任務,請聆敬陽領著大部隊往西北方向突圍。
張羅輔一腔熱血,董大器,老饅頭不甘落后,兩人也表示愿意斷后,掩護大部隊撤退。
聆敬陽看著百姓帶著大量物資,突然想到趙敢說的
(本章未完,請翻頁)
一句話,連忙喚來趙敢。
趙敢又一次被士兵帶到聆敬陽面前,他以為聆敬陽責怪他謊報軍情,嚇得不敢抬頭看聆敬陽,聆敬陽問他在前天晚上,看到清軍有多少人?
趙敢想了一會兒,回答聆敬陽,清軍至少有一萬多人,聆敬陽又問李如風,騎兵營在遷安城附近發現的清軍有多少兵馬?
李如風和王洪對視一眼,都表示在遷安城附近清軍只有四千多人,并沒有趙敢說的一萬多兵馬,聆敬陽想來想去,趙敢說有一萬多人,騎兵營卻又只看到四千余人,其他清軍部隊去哪了?
趙敢看著聆敬陽愁眉苦索樣子,像是想起什么,和聆敬陽提起清軍人數多,卻有大量包衣,在幫忙運送東西,還有有很多牛車和馬車拖著火炮,所以速度不快,他們才可以趕回來和石營傳信。
聆敬陽頓時茅塞頓開,怪不得遷安城附近只有四千多清軍,那么其他清軍就是包衣等雜牌部隊,來給清軍運送糧草和火炮等軍事物資,他在想有數千清軍在遷安城出沒,那么那些包衣,還有軍事物資為什么不跟著一起來呢?